第一千零三章 寺子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寺子屋多是由寺庙开办,而“即寺子屋”则由商人、浪人、医者开办,其目的就是为了对平民子弟进行基础教育。从识文断字到礼法、算学、历史、文书等等,教材则用了《千字文》《唐诗百首》还有四书五经之类儒家经典,以及各类杂学书籍。这些只是都会在这些“寺子屋”里头教授给出身贫寒的儿童,而且只收一点微薄的学费。60;62; 和实行愚民政策的朝鲜比起来,德川幕府倒是在基础教育上下了大力气,识字率也高得离谱。就算是到了幕末,幕府财政日益吃紧,百姓民生凋敝,然而在江户城,儿童的入学率甚至逼近90%,连女孩也也包括在内。全日本的识字率也在50%以上,这代表几乎所有成年男子都识字,就连很大一部分女子都经历过基础教育。60;62; 不过,能有这么高的识字率也得益于“假名”本身的方便易学。真要这些日本百姓写个书信公文,他们肯定写不出来。但要让他们对着假名读江户时代盛行的各种重口味色情小说,那他们就很有经验了。60;62; 如果把假名视作“拼音文字”,那和一同使用拼音文字的列强们相比,日本这基础教育足以让他们汗颜。60;62; 同一时期英国的识字率却还不到25%,法国更是在10%左右徘徊,18世纪末甚至还不到5%。俄国就不用说了,就算是莫斯科城里头的识字率也还不到20%,要是算上田间地头的“灰牲口”,这识字率恐怕还到江户城的一个零头。60;62; 可见识字率和经济是否繁荣没有直接关系,关键还要看文化背景和社会稳定的程度。饱受儒家文化浸润的国家都会在文教上下大力气,但出于某些特殊的原因,有些国家会实行愚民政策。60;62; 朝鲜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们连清朝都不如。清朝和大明相比虽然识字率出现了下滑,但也没跌得太难看。真正让中国人进入“全民文盲”状态的还是清末的连年战乱,混乱的政局让中国的识字率出现断崖式的下滑,基础教育根本无法推行。到了49年,识字率竟然跌倒了和工业革命后法国并列的地步,实在是可怕。60;62; 大明的识字率虽然经过几十第一千零三章 寺子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