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章 寺子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年的战乱大大降低,但在尚未遭受兵灾的江南,识字率依旧很可观,明末小说业的腾飞就和江南的高识字率有密切的关系。毕竟要是跟清末似的九成人都不认字,那还印什么小说,印草纸去算了。60;62; 江南的男子不分贫富贵贱,基本都有受教育的机会。钱谦益等一干地主虽然靠收租子剥削百姓,但他们在兴办文教这一项也丝毫不吝啬,毕竟这也是为自己挣名声。60;62; 几乎所有的江南男子都至少能念完蒙学,大部分人可以念书念到二十岁。城镇里的孩子若是二十岁在科举之路上毫无建树,他们才会正式另谋生路,到城里头做工赚钱养家——当然,在二十岁之前他们已经半工半读了。60;62; 同理,普通农民家的孩子在念完蒙学之后,就得帮着家里干农活分摊家务,念书也只能半耕半读。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读书这条路子上坚持下来,有些人学成了半文盲便放弃了。不过对他们来说,看是四书五经有些麻烦,看些公文和报纸还是没什么问题的。60;62; 因为,朱由检也对在南直隶普及电报网络非常有信心,因为他能找到大量能识字的人来填充填报系统中的工作岗位。在电报系统向外传播以后,高识字率的日本会成为第一个受益者。而门阀林立实行愚民政策的朝鲜,说不定会成为锅底和吊车尾。60;62; 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因为朝鲜是模范朝贡国。若是模范朝贡国都掉了队,如何给其他属国做表率?60;62; “金府君,朝鲜有多少人识字?”60;62; “官宦人家的子弟自然个个都识字。但是下头的那些...”60;62; “他们就不会了吧?”60;62; “嗯,连会谚文的都不多。”60;62; “金府君...锢民有锢民的好处,但现在时代变了,锢民已经落伍了。今天这电报就是个例子——电报在大明能推行得起来,但在识字率低下的朝鲜肯定会困难重重。我觉得你们送儒生来学习也没有用,因为我们要的是平民子弟。只有平民子弟才会把识文断字当成谋生的手段,你们送来的那些豪门子弟还是算了吧。就算教会了,他们回去也不会在驿站里头坐着翻译编码。”第一千零三章 寺子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