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到唐朝当国公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一章 颁发政令[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暗算过殷元的人不少,到齐王李?那个地步也算是从身份上顶尖了,到高鉴那个地步,算是在智商上顶尖了。但是如今碰上的这个主,算是手段翻新,智商在线了。

    细数自己得罪过的人,好像能办到这件事的人不多,能干出这种事情的人殷元觉得好像没有似的。提前做好这么大的一个准备,这怕是个不仅仅老谋深算,而且无所不用其极的人。说句难听的,这厮造反啊!

    殷元觉得自己还不至于到名震薛延坨的地步,而且通商之策尚未颁布,细节任何人都不知道,谁会提前预知危险呢!就算是颁布之后,薛延坨能不能及时发现长此以往自己的力量就会被削弱,那都是一个未知数。

    蹊跷的事情令人觉得烦躁,殷元不知不觉多喝了几杯酒,回去之后连夜完善自己即将颁布的政令,第二天一早立刻命人颁发下去,传给各州府。同时成立“国贸所”,凡商人向国家借贷,互市之政策皆归国贸所管辖。

    国贸所的权力,是李世民赋予殷元的权力的转移和细化。本来应该是令出殷元,现在有了一个国贸所,变成了另外一个属于朝廷的机构。所以,国贸所在建立的时候,殷元同时往长安奏报,等到李世民的安排之后,才能够正是确立地位。

    殷元做的事情是开先河的事情,所以很多时候他也不可能考虑的面面俱到,所以必须快速做出决策。至于李世民那里,殷元当然是希望能够得到大力的支持。可要是得不到,殷元就只能够另想办法了。

    不仅打仗的时候需要值得相信的士兵,做任何事都是孤掌难鸣。所以,殷元必须尽快找到自己要的人才。离开长安的时候,有互市监的人随行,但还是远远不够。

    彭籍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他不仅见多识广,而且还是个做过生意,精通其中关窍的人。但是彭籍始终不是吃朝廷俸禄的官员,名不正言不顺,事情恐怕做不来。何况传出去,殷元搞不好还得落下一个公私不分明的名声。

    为了强大自己的队伍,殷元只能重新找一批人手来了。但是他殷元不能代表朝廷开科取士,所以怎么找人手,就变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李恪听到殷元的忧虑之后却不以为然,毕竟李世民赋予自己的权力算是挺大的,完全可以大张旗鼓的去选拔适用的官员并且任命。

    殷元觉得李恪想的太过简单,所以果断的没有听他的。

    法令颁布之后,以极快的速度蔓延到了所有边塞地区,令所有商人,所有官府共知,并且马上开始实施,使所有想要做生意但是苦于没有钱的人,立刻去找官府,找到之后官府再去联系殷元他们,这样一来,人手也算是省了不少。

    省人手也许不是最重要的事,但的的确确是殷元目前为止最好的办法了。

    稳坐代州的殷元,已经掀起了又一场风暴,涉及人数至多,事情之大,可以成为大唐国策的转变了。

    张弼依旧不安,但是顺着殷元的线索查下去,他发现那些兵器甲胄的确不是来自于大唐。看来,商路的管理,还是应该更加严格才是。

    不得不说殷元的判断力之精准,也算是震惊天人了,可是这样的结果对张弼来说不太能够接受。因为事情的确和殷元说的一样,一旦商路对大唐的安定产生影响,那朝廷会第一时间重新去平衡通商事务的得失。也对于殷元和李恪即将展开的事情十分不利。

第三百三十一章 颁发政令[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