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准备北上[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年初二的晨光刚漫过聚义厅的门槛,萧嘉穗便带着一群人走进了新改称的“朝堂”。案上还摆着昨日祭天的礼器,青铜爵上的霜气未散,闻焕章捻着胡须,目光扫过厅中悬挂的“梁”字大旗,忽然轻咳一声:“诸位,昨日梁王登基,礼制已定。往后在公堂之上,若仍以‘哥哥相称,怕是不合体统。”
nbsp厅内一时静了。宗泽放下茶盏,接口道:“闻先生所言极是。王上既已建国,便是君,我等便是臣。君臣之分,不可不察。若仍循草莽旧例,何以立纲纪?何以服万民?”
nbsp萧嘉穗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展开道:“属下与闻先生、张公商议过,拟定公堂之上称‘上位,私邸之中可称‘王上。既显尊崇,又不失亲近,诸位以为如何?”
nbsp朱武摸着案上的舆图,点头道:“‘上位二字,既有上下之分,又无‘陛下那般疏离,倒是妥当。想那田虎、王庆,称帝称王便摆足架子,我梁国虽立新制,却也不必学那套虚礼。”
nbsp王伦刚从后堂出来,听见这话,眉头微微扬起。他身上还穿着那件玄色常服,并未换上衮龙袍——昨日登基后,他便让侯建把那身礼服收了起来,总觉得穿在身上像套着个硬壳子。“诸位的意思,是要改称呼?”
nbsp张叔夜上前一步,躬身道:“正是。王上,非是臣等多事。春秋有云,‘名不正则言不顺。如今山东初定,百官新立,若君不君、臣不臣,何以号令四方?昨日那老农称‘千岁,虽是民情流露,却也可见百姓心中已有尊卑。我等身为辅弼,更当率先垂范。”
nbsp“可‘哥哥二字,喊了多少年了。”王伦走到案前,指尖在冰凉的青铜爵上敲了敲,“当年在柴进庄上,林冲兄弟喊我一声‘哥哥,是托生死;李逵兄弟喊我一声‘哥哥,是付性命。如今改了称呼,倒像隔了层什么。”
nbsp他是穿越者,骨子里总觉得“上位”“王上”这些词带着沉甸甸的距离感。在他看来,弟兄们聚在梁山,图的本就是个“平等”,若刚称王便讲起这些虚礼,岂不是忘了当初“聚义”的初心?
nbsp李逵不知何时挤了进来,听见这话,挠着后脑勺道:“俺觉得‘哥哥挺好!昨日喊‘梁王千岁,嗓子都喊哑了,还是喊‘哥哥顺嘴!”
nbsp“黑旋风休得胡言!”戴宗拽了他一把,转向王伦道,“王上,李逵是粗人,不懂这些。可规矩便是规矩,譬如那戏文里唱的,汉高祖称帝后,萧何、曹参哪个敢再喊‘季哥?不是无情,是为了天下安稳。”
nbsp柴进叹了口气:“哥哥——哦不,王上。臣知道您念旧情,可您如今不是梁山头领,是梁国之主。您肩上扛的,是山东千万百姓的日子,不是弟兄们的义气便能撑起来的。”
nbsp王伦望着厅中众人。萧嘉穗目光坚定,闻焕章神色郑重,连一向随和的公孙胜都微微颔首——显然,这不是一两个人的想法,而是多数人的共识。他忽然想起穿越前看过的那些史书,刘邦称帝后躲进后宫,老弟兄们在殿上喧哗,最后还得靠叔孙通制礼才能镇住场面。或许,有些东西,真的躲不过去。
nbsp“罢了。”他终是松了口气,“便依诸位所议。公堂之上称‘上位,私下里……若弟兄们实在改不过口,喊‘哥哥也无妨。只是有一条,纲纪不能乱,法度不能废,这称呼,终究是个形式。”
nbsp众人齐声应“诺”,厅内的气氛松快了些。萧嘉穗收起竹简,笑道:“王上体恤,臣等铭记。既礼制已定,便该议议开春后的大事了。”
nbsp(
nbsp议事的舆图早已铺开,山东全境用朱笔勾勒出清晰的轮廓,登州、莱州的海岸线像道弯月,济州、郓州的田畴用墨点标出,连新修的水渠都画了细线。宗泽指着舆图西南角,沉声道:“依老臣之见,开春后当挥师南下。”
nbsp“南下?”王伦抬眼看向他。
nbsp“正是。”宗泽用手指点向东京的方向,“如今大宋被田虎、王庆、方腊搅得七零八落,种师道困守河中,刘光世败走庐州,梁方平丧师江南。东京城内,童贯、蔡京弄权,禁军早已不堪一击。我梁国若乘势南下,直捣汴梁,擒贼擒王,便可一举定鼎中原!”
nbsp张叔夜点头附和:“宗公所言极是。山东与东京仅隔一道黄河,我军新收登州水军,若从东平府渡黄河,三日便可兵临城下。届时以‘清君侧为名,号召天下忠义之士,必能一呼百应。”
nbsp两人越说越激动,闻焕章也抚掌道:“此计甚妙。拿下东京,便可挟天子以令诸侯,田虎、王庆之流,不过土鸡瓦狗耳。”
nbsp王伦却没接话,手指缓缓移向舆图的北端——那里用淡墨画着两条粗线,一条是界河(今海河),一条是燕山。他指尖落在“幽州”二字上,忽然开口:“诸位,我想北上。”
nbsp“北上?”宗泽愣住了,手里的茶盏差点脱手,“北上做什么?河北如今是大宋地界,虽有散兵游勇,却无大股反贼。再说那辽国,近年虽衰微,却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金国更是虎狼之师,我梁国刚定山东,何苦去招惹他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张叔夜也皱起眉:“王上,河北贫瘠,又常年受辽金袭扰,拿下那里得不偿失。反观江南,富庶之地,方腊虽占杭州,却根基未稳,若我军南下与方腊联手,或先取江南,再图中原,方为上策。”
nbsp厅内众人也纷纷议论起来。朱武摸着下巴道:“辽金与我等素无往来,此时北上,师出无名啊。”吴用摇着扇子,轻声道:“河北地形复杂,辽有骑兵,金有重甲,我军多是步卒、水军,怕是讨不到好。”
nbsp王伦却站起身,走到舆图前,用手指重重划过燕山一线:“诸位只知东京是大宋都城,却不知这燕山以北,才是心腹大患。”
nbsp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众人——这些人都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却没见过后世那幅“靖康耻”的血泪图。他必须让他们明白,南下取东京,不过是与大宋、方腊、田虎争些眼前地盘,可若不扼住辽金的咽喉,迟早要被这两只虎狼撕得粉碎。
nbsp“辽国如今内乱不止,天祚帝沉湎酒色,女真部在完颜阿骨打带领下已起兵反辽,不出三年,辽国必亡。”王伦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而那金国,灭辽之后,下一步便是南下。到那时,别说东京,便是这山东,怕也成了他们的猎场。”
nbsp闻焕章瞳孔一缩:“王上如何得知……女真部会灭辽?”他曾在史馆任职,知道女真只是辽国的一个部落,向来被视作蛮夷,从未想过他们能撼动大辽。
nb
第22章 准备北上[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