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伦逆天改命称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9章 蔡京再次被罢[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黼、李彦、高俅、杨戬等人,表面上对蔡京“关怀备至”,实则人人自危,彼此间的猜忌和试探瞬间加剧。权力的平衡被打破,中枢的运转也因蔡京的缺席和王黼的“暂代”而出现了微妙的滞涩。

    nbsp对童贯而言,蔡京的暂时失势带来了更现实的困扰。蔡京虽贪,但他在中枢经营多年,是维持朝堂各方势力平衡的关键枢纽,也是童贯军事行动所需庞大钱粮得以顺利调度的重要保障(尽管其中饱含贪墨)。蔡京一“病”,中枢的协调效率大减,各部互相推诿。更重要的是,童贯接到了来自西北经略司的急报:趁大宋注意力被彗星天象和内部暗流牵扯,西夏小股精锐频繁试探边境,袭扰堡寨,甚至有部落首领暗中联络塞外新兴力量,边关局势陡然紧张!

    nbsp童贯手握枢密院兵符,深知轻重缓急。梁山泊王伦,不过是一股占据水泊的草寇,其势虽炽,暂时还威胁不到汴梁的根本。而西北边陲的安宁,却是维系帝国命脉的基石!一旦西夏大举入寇,或是塞外势力坐大,其后果远非梁山可比。况且,京畿禁军承平日久,战力堪忧;能战的西军主力则需时刻提防西夏,难以大规模抽调。仓促间拼凑一支大军去攻打经营多年、水网密布的梁山泊,胜算几何?童贯心中毫无把握。若再败,在这天象示警、朝局微妙的时刻,他的地位将岌岌可危。

    nbsp权衡再三,在枢密院的地图前,童贯对着梁山泊的位置,眉头紧锁。他提笔写下了给皇帝的密奏:“……蔡太师静养,中枢需时理顺。且西贼狡黠,乘隙窥边,实乃心腹之患,不可不防。梁山草寇,癣疥之疾,据水泊自守,暂无燎原之势。臣意,当以重兵固守西北,震慑不臣。待边烽稍息,府库调度得宜,再以雷霆之势剿灭梁山,擒王伦献阙下,方为万全之策……”nbsp他将“剿灭梁山”的字样,用朱笔圈起,又在旁边批注了一个小小的“缓”字。

    nbsp这道密奏,在七月底递到了赵佶的案头。此时的赵佶,正为彗星带来的心理压力所困扰,又沉浸在上清宝箓宫斋醮后林灵素“天心渐回,然仍需修省”的模棱两可安慰中。他早已将半月前延福宫内的雷霆震怒和对梁山的切齿痛恨,抛在了脑后。看到童贯的奏章,他只觉“老成持重”,甚合心意——西北确实重要,钱粮调度也确实需要时间(尽管艮岳奇石的运输耗费从未停止),至于梁山……既然童贯说“癣疥之疾”,那就先放一放吧。

    nbsp于是,那在延福宫内杀气腾腾下达的剿匪旨意,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仅仅激起了一圈微弱的涟漪,便迅速沉没在北宋末年更加汹涌的暗流与腐朽的泥沼之中。童贯开始将精力转向西北防务和应对蔡京“休假”后的权力格局调整。梁山泊,在政和六年七月末的彗星阴影下,意外地获得了一段喘息之机。王伦在聚义厅的怒吼和宿元景绝望的预言,在这座名为“大宋”的华丽棺椁上,悄然增添了一道更深的裂痕。彗星的白光渐渐隐去,东京城的繁华夜色下,只有被软禁的宿元景望着高墙外黯淡的星空,发出一声无人听见的叹息。而千里之外的梁山泊,那“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在七月末的夜风中,猎猎作响,愈发张扬。

    喜欢。

第89章 蔡京再次被罢[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