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开辟航路,征伐不臣[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尤其是东南亚,深受汉文化影响,中原物品在当地如同奢侈品,供不应求。
nbsp若再加上从当地采购的香料等物,这一趟的利益,足以让整个朝廷瞩目。
nbsp我又何必卷入其中?
nbsp更别提之后的海关了,那可是个是非之地,即便到了后世也是如此,更何况现在。
nbsp商人们比朱元璋更清楚海外的利益,面对巨额利润,他们能不动心?
nbsp而面对贿赂,我能否坚守底线?
nbsp不收,得罪商人和背后的官员不说,还会惹恼海关的其他下属。
nbsp毕竟,你若不收,他们如何能方便地接收?
nbsp因此,相较于深陷此等纠葛最终惹祸上身,不如及早抽身。
nbsp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即可,至于干活,谁愿意干谁去干吧。
nbsp回到府中的胡大老爷并未闲着。
nbsp他仔细回想一番后,重新绘制了一幅更为详尽的地图。
nbsp更准确地说,这是一幅海图。
nbsp毕竟,它是为了指引未来的船队航行而绘制的。
nbsp随着船队航行次数的增多,海图自然会愈发精确。
nbsp但就目前而言,这样一幅简略的地图,已足以救命并帮助船队度过最初的迷茫阶段。
nbsp胡大老爷相信,待首次远航归来,朱元璋见有利可图,定会派出更多的船队。
nbsp瞧见了那财富的光芒吗!
nbsp胡大老爷手中握着一支小笔,缓缓在纸上勾勒。
nbsp这幅地图,不仅标注了从应天府出发至其他小国的路线,还勾勒出了前往欧洲的航道。
nbsp这意味着,若有意愿,船队可依据此图直航欧洲。
nbsp诚然,远洋航行充满危险,但有了这份地图,相较于盲目探索,已是大为不同。
nbsp远洋航行最难之处,在于前路未知。
nbsp而今有了地图指引,加之胡大老爷精心准备的各种提示,风险至少降低了五成。
nbsp只要成功数次,大明远航欧洲便成为可能。
nbsp起初,自然是贸易与些许震慑。
nbsp但随后,便是倾销。
nbsp金银、原材料及高价值物品的掠夺,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
nbsp胡大老爷深信,此种经济掠夺能延续良久。
nbsp贵族们,只要税收不断,生活无忧,其余皆不在意。
nbsp甚至,多半贵族乐于成为引领者。
nbsp如此,他们便能化身“代理人”。
nbsp至于他人境遇,他们无暇顾及,自家家族却可凭借侍奉大明而财源广进。
nbsp对此,胡大老爷深信不疑。
nbsp毕竟前世,无论是历史上的代理人、叛徒,还是胡大老爷穿越之时,仍不乏卑躬屈膝之人。
nbsp或许,他们眼中唯有利益,国家、民族全然不顾。
nbsp前世,胡大老爷虽对此类行径不屑,但身为平民,无力改变。
nbsp而今不同。
nbsp大明,当世强国,千年文明之帝国,应为众人之父。
nbsp侍奉大明,尊其为父,并无羞耻。
nbsp能为大明效力,实为荣幸。
nbsp多少人求之不得。
nbsp嗯,就这么做!
nbsp想到欧洲与东南亚皆在大明的资本掠夺与武力威慑下,深陷封建泥潭,胡大老爷倍感振奋。
nbsp哼,老爷我确不知蒸汽机之构造,亦不懂工业如何起步。
nbsp但自身无法发展,难道还不能阻碍对手?
nbsp只要你我同处封建时代,大明凭借其丰富的封建经验与强大的人力、武力,足以压制世界各国。
nbsp念及此景,胡大老爷心中甚是愉悦。
nbsp他心情大好,完成绘图后,竟还细心地为这些图纸加上了“贴心提醒”。
nbsp他将远洋航行需注意的一切事项及可能遭遇的问题,倾囊相授,尽数记录其上。
nbsp理由嘛,自然是那些已被他处理的异族人所言。
nbsp若有人质疑,大可自行寻找异族人求证,而他询问的那位,早已化作黄土一抔。
nbsp忙完这一切,胡大老爷仔细检查了一遍,随即吩咐胡义速将信件送至朱元璋手中。
nbsp朱元璋接到信件,并未感到惊讶。
nbsp胡大老爷的神奇之处,他早已多次领教,习以为常。
nbsp他只是随口嘟囔了一句“惟庸还是老样子,懒散得很”,便转而处理其他事务。
nbsp这首次远洋航行,绝非易事。
nbsp船只等硬件暂且不论,首要解决的便是人手问题。
nbsp这可是关乎性命的大事,派遣人员需谨慎考虑。
nbsp后世流传一种说法,称明清时期航海技术一无是处。
nbsp实则不然。
nbsp大明中后期虽实施海禁,至满清更是闭关锁国。
nbsp但在洪武与永乐年间,大明的航海技术非但不弱,反而遥遥领先。
nbsp领先程度之大,足以令他人望尘莫及。
nbsp此皆得益于元末的技术传承。
nbsp尤其是元末群雄中的佼佼者陈友谅,麾下战船无数,实力强悍。
nbsp鄱阳湖一战,若非朱元璋侥幸获胜,大明能否建立犹未可知。
nbsp当时,陈友谅最大的优势在于他掌握的先进战船与水军。
nbsp击败陈友谅后,尽管朱元璋对航海兴趣不大,但他对能增强大明军力的战船却极为重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他不仅夺取了陈友谅剩余的所有战船,还收服了原本效忠于陈友谅的那些杰出船匠。
nbsp大明虽为新兴帝国,但在某些技术上已远超世界其他国家。
nbsp有趣的是,由于元末的战乱,朱元璋麾下的将领中,不少人拥有丰富的水军作战经验。
nbsp这些经验绝非欧洲那种小规模船只间的争斗可比,在与陈友谅的对决中,双方动辄上百艘战船激烈交锋。
第226章 开辟航路,征伐不臣[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