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章 牢骚遍野[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r/>    nbsp“哎呀……正经?”

    nbsp“这特么还分正经不正经?”

    nbsp“这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nbsp“你们在考场见过多少人考完后看到考场就两腿发软的?”

    nbsp“那些都是被吓的,他们以为每次科考都这么难!”

    nbsp“别说他们了,要不是我两次侥幸入考,真正体验过科考,我都快崩溃了!”

    nbsp旁边的学生听到这里也不禁打了个寒战。

    nbsp一想起当时最后一题的诡异,就觉得全身冰凉。

    nbsp那种感觉,像是对人生的质疑,觉得自己寒窗苦读多年全白费了,自己一无是处的绝望。

    nbsp正理兄这么一提,就像揭开了心底未愈合的伤口,再次撕裂开来,那感觉真是难以形容。

    nbsp一位突然红了眼眶的学生猛地举起酒杯,甚至举到了头顶,用沙哑的声音说道:

    nbsp“正理兄,李某敬你!”

    nbsp“多谢你的宽慰与开导,否则我从考场出来就投河自尽了!”

    nbsp“敬你!”

    nbsp说完,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nbsp受此影响,连续好几个学生恍然大悟般接连敬酒。

    nbsp正理兄被这一幕弄得措手不及,脸涨得通红,连连摆手说:

    nbsp“我只是比你们多考了两次而已!”

    nbsp“虽然我运气不好,第一次考到一半病倒,第二次被掉下来的瓦片砸伤,但毕竟进过考场。”

    nbsp“所以啊,我深知坐在里面的感觉。”

    nbsp“我们都在煎熬,熬过一关还有下一关,等所有难关都过去才算成功,但如果连第一关都过不去,心里就只有一个念头,一切都完了。”

    nbsp正理兄此刻满脸的苦涩与感慨。

    nbsp“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为何能够给你们一些指点呢?”

    nbsp“其实很简单,今年我能完整地把考试完成,就已经让我觉得十分幸运了。”

    nbsp“就算是题目古怪了些,难度大了些,那又能怎样?”

    nbsp“难道就我一个人觉得难吗?大家不都一样难吗?既然如此,这反而意味着我的运气在转好呢!”

    nbsp“所以我现在才有心情来安慰你们。”

    nbsp听到这里,那些了解过正理兄过往经历的学生们也只能哭笑不得。

    nbsp若按他这么说,确实没错。

    nbsp比起从前正理兄连正常考试都无法完成的情况,这次的考试简直算是小事一桩。

    nbsp然而,突然有个身材略矮但体格结实的学生沉声说道:“不对!”

    nbsp“这种算法不对!”

    nbsp众人疑惑地看着他,而他却毫不顾忌地激动说道:“正理兄的话虽然没错,大家确实都一样难,但这绝不是我们可以宽恕出题人的理由!”

    nbsp“如果他出了些古籍中深奥难懂的经义,或者直接拿朝廷里的事情让我们撰写为难的策论,那我不会怪他!”

    nbsp“毕竟,就算我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出来后我也只会责怪自己学识不够,然后埋头苦读向老师请教就是了。”

    nbsp“可现在是什么情况?”

    nbsp“这是在戏弄我们!”

    nbsp“那个莫名其妙的圈圈,我想查清楚是从哪里冒出来的都找不到源头!”

    nbsp“所以,我现在就想问问,这题目究竟是谁出的?哪个缺德的人搞出了这么一道题?”

    nbsp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点头表示赞同。

    nbsp因为这句话正好道出了他们的心声。

    nbsp如果是题目稍微艰深一些,引用稍显隐晦,或者直接用国家政务甚至朝堂大事作为策论题,写不出来也不怕,至少知道努力的方向,也知道该如何提升。

    nbsp可如今这糟糕透顶的题目,即使他们都考完了,至今也没有一个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完全理解这题。

    nbsp不仅是他们,就连他们的老师们都束手无策。

    nbsp于是,大明数万学子心中的不满终于爆发了。

    nbsp此时此刻,大家都想知道,到底是谁出的这道题,他们要找的就是这个人。

    nbsp要说消息灵通,自然要数应天府的学生。

    nbsp天子脚下,首善之地,谁家没有个在官府任职的亲戚?

    nbsp很多消息就这样不知不觉间传了出来。

    nbsp本届恩科主考官中,出了一道令人咋舌的难题,而设计此题之人,正是前任丞相现任翰林学士的胡惟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这一事实很快浮出水面。

    nbsp消息一经传出,便无法再隐瞒。

    nbsp仅数日之间,通过书信与口耳相传,从应天到整个江南,都已知晓此事。

    nbsp然而,事情发展至此,却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转折。

    nbsp那些平日里喧哗不已的考生们,突然全部安静了下来。

    nbsp无论是咒骂、埋怨,还是讽刺挖苦,甚至扬言要前往主考官府邸的,如今都消失了踪影。

    nbsp原因其实很简单。

    nbsp提到“胡惟庸”这个名字,谁敢轻易招惹?此人曾为丞相,深受皇帝信任,绝非寻常人物。

    nbsp这些考生寒窗苦读,无非是为了踏入仕途。

    nbsp试问,谁愿意开罪这样的权贵?

    nbsp心中不满虽多,也只能压在心底。

    nbsp——

    nbsp事情的发展出人意料,先是沸沸扬扬,随后归于沉寂。

    nbsp毕竟,无论怎么议论,终究只是一群尚未取得功名的年轻人罢了。

    nbsp即使他们再多言,在酒楼或书院中发发牢,顶多也就是骂几句而已。

    nbsp况且,这道题目并非针对某一人。

    nbsp得知题目出自何人之手后,大家顿时收敛了许多。

    nbsp这一切,不过因为一个“胡惟庸”罢了。

    nbsp谁会笨到还未入朝为官,就去得罪如此显赫的人物?

    nbsp即便当事人不明白,他们的师长也会严厉制止,并加以教育。

    nbsp你自寻烦恼倒也罢了,若因此牵连师长,莫怪他们痛下。

    nbsp在外人看来,胡惟庸虽已卸任丞相,但依然深得圣眷,门生故旧遍布朝野。

    nbsp对付几个刚露头的士子或者几位乡间教书先生,根本无需多言,自有人代劳。

    nbsp于是,这场虽波及面广,但影响不大,很快平息。

    nbsp然而,表面上安静下来的学生们,内心深处的不满却愈发强烈了。

    喜欢。

第10章 牢骚遍野[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