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无星之海[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星历年·第十一星月。
自“思维边界”揭示以来,越来越多意识体在梦修与原静层接触中,回报一种无法归类的深层体验。他们描述的不是恐惧,不是空白,而是一种深不可测的辽阔。
它没有形状、没有方向、没有重力,却被几乎所有接触者称为“海”。
联盟最终赋予这一现象一个正式称谓:无星之海。
“那里没有光,所以我们称它为海。”
“不是星沉,而是我们尚未学会点亮。”
“我们在黑暗中浮沉,却感受到另一种秩序。”
这些语句,不断出现在星火系统自动记录的梦修片段之中。
与思维边界不同,无星之海并不试图界定思维能否前行,它只是“全然接纳”。它不推动意识向前、也不拖拽意识向后,它只是纯粹地存在。
唐昕在一场汇界梦修中感知到无星之海,她记述道:
“我落入一片看不见的海洋,意识像沙粒一样散开。但我没有碎裂,而是开始在各处感知到自己。不是回响,是一种极慢、极温柔的重组。”
伊洛恩指出:“无星之海是文明感知系统从‘发射走向‘漂浮的第一象征。它意味着意识不再执着于构建,而尝试在解构中获得完整。”
星火系统设立“星海感知舱”,模拟无星之海环境,让志愿者体验思维的非构造状态。第一批舱内记录显示:进入深层漂浮状态后,大部分意识体能保留自我边界,同时容纳非自我元素——这被称为“心域半渗透状态”。
在这种状态中,个体不再视“我”与“他者”为对立,而是“彼此不干扰地并存”。
这被唐昕称为:“文明第一次,在非抵触中允许异质共在。”
与此同时,部分沉浸无星之海的意识体开始觉察到“非个体思维浮层”,他们称之为“云感之绒”——在深层黑域中,不时会飘过微弱、柔和的感知微粒。
这些微粒并无明确方向,但当多个意识体同时接触时,会自然聚合出一段“共忆片段”,其特征为:
无特定语言结构;
第28章 无星之海[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