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从归义军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0章 关中人家有恩必报[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兰州深秋的夜晚,本该格外冷清。

    但官路两旁却遍布了大大小小的火堆,好似一条望不到头的火龙。

    火堆旁则尽是或趴或躺或坐或卧的关中逃民。

    这些逃民就像是火龙身上密实而整齐的龙鳞,很是壮观。

    这些逃荒的百姓,是走在最前边的,虽说没赶上凤翔府开仓放粮,但进入渭州的时候,河西军不但给了栗米,还给了些牛羊肉。

    虽然肉不多,摊到每人头上恐怕连二两都没有,可这个时候还能给些肉,那已经是仁义至极了。

    大唐从立国开始,年年都有逃民,像是这样一路上给粮给肉,还有大兵护送的,可是头一遭。

    这让百姓们对此,满足的不能再满足了,背井离乡的那份苦楚与悲凉,冲淡了不是一点半点,对今后的日子也满是期盼。

    从路上安排的这么细致来看,河西这些当官的都是有慈悲心的,以后的日子保准错不了。

    肚里有食儿,篝火又驱赶了寒冷,即便是露宿野外,长途跋涉的百姓们也睡得格外香甜。

    围着篝火还在闲谈的,都是些觉轻上了年岁的老者。

    “没想到咱们这一把老骨头,还真能走到这。”拢了拢篝火,一位老者感慨道。

    这个话茬,逃荒的百姓这些日子没少议论,不过,这位老者开了头,其余的几个年岁大的还是纷纷跟着应和。

    “脚都踩在兰州的地上了,还有什么想不到的,现在就想着明年的日子该咋过吧。”

    “明年的日子保准也错不了,河西这一路给安排的太仔细了。”

    “活了一把年纪,头一次遇到把逃荒变为远行的。”说话的老者目光瞥了一眼身后陷入熟睡中的孙儿,一脸唏嘘,“咱们是真有福气,遇到有慈悲心肠的张家了。”

    “这话说得不假,真正逃荒是个什么样子,又不是没见过。”接话的老者好似想到了某个可怕的画面,浑身打了个哆嗦。

    其他的老者也都陷入了沉默。

    在关中时,从其他受灾过来的那些流民,把村里的路可都给塞满了。

    除了乞讨,为了能多维持几天,卖儿卖女卖妻的比比皆是。

    每个人都是面如菜色气若游丝,走着走着便躺下再也起不来。

    更为可怕的是扛不住而骨肉相食,那才是最为悲惨的。

    “如果没有河西军的接应,恐怕咱们这些年岁大的没一个能熬到这里的。”挑起话茬的老者,不愿意再多回忆,望向几人道:“待到了地方安稳下来,我准备给张家大郎君立个长生牌位。”

    其余几个老者闻言都是点头附和。

    “长生牌位那是一定要供的,待日子好了,大伙每家出些财帛,给张家立个长生庙。”

    “对,不立庙宇可对不住张家的恩德。”

    几位老者正商议着立什么庙的时候,突然由远而近传来了隆隆的马蹄声。

    这让几位老者脸色齐齐一变,不由自主的站起来,望向马蹄声传来的方向。

    正在熟睡中的逃荒百姓也都被马蹄声震得纷纷醒来。

    一众百姓正手足无措的时候,负责给他们发石碳发米粮的河西军军卒开口大喊道:“伏低…伏低…都不要乱动,大军只是路过都不要慌。”

    相处了十几日,不少百姓因申领栗米与其他物件都与这位军卒所熟识。

    得知是河西军路过,骚动的人群立刻变得安稳下来,或是目中闪动着激动的光芒望着隐没于黑暗中的大军,想象着河西军威风凛凛的样子,或是重新躺下伴着马蹄声继续入睡。

    几位老者则是趁机拉住了发放米粮的军卒,七嘴八舌的一通乱问。

  

第480章 关中人家有恩必报[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