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从归义军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2章 百姓们有救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姓都是多说。

    想到这,李?满脸苦涩,张大郎真是太高看自己了。

    李九郎见父亲久久不语,有些焦急起来,犹豫了一下,转身将中堂的门关上,走回李?的身旁,将声音压得极低道:“阿耶,张大郎虽然过分了些。

    但是我觉得应该开仓放粮,不为其他,只为能多活些百姓。”

    顿了顿,李九郎咬了咬牙,目光直视李?道:“阿耶,开仓之事交给孩儿,您带着家中之人去投奔河西吧。”

    李?这次是彻底被惊着了,立刻坐直了身体目光紧紧盯着李九郎,“九郎,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

    “孩儿知道。”李九郎斩钉截铁的回了一句后,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恳请父亲答应孩儿吧。”

    李?面无表情的看着李九郎,“救百姓于困顿,便是舍弃了性命也是应该,但投奔河西是何意?”

    李九郎将头伏在地上,声音有些哽咽道:“阿耶,这一来一回,河西与咱们关中的百姓相差太大了。

    同样是蝗灾,关中颗粒无收,河西却收获颇丰。

    孩儿原本以为是河西运气好,可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关中有如此惨景,皆因各州各县的官吏尸位素餐,全没了良心。

    河西灭蝗想尽了办法,且扛在最前的是河西的大军。

    可咱们关中呢?

    京兆府早早便停了灭蝗,咱们凤翔也是有学有样,早早便放弃了。

    神策军还有咱们凤翔府的镇军更是一手没伸,反而害怕百姓作乱,紧紧盯着的是受灾的百姓。

    回来时,见到秦州军的军卒,不说帮衬帮衬百姓,连一丝一毫的恻隐之心都没有。不是嬉笑着指指点点,便是上前欺辱百姓。

    路上更是看不到半个有官职在身的各州各县官员,安排的小吏与衙役也尽是无情之辈。”

    说到这,李九郎抬起头,迎着李?的目光道:“阿耶,在甘州与肃州,河西的那些官员,没几个坐在衙中的,全都下到田地去与百姓共同秋收。

    就连不要脸皮的张大郎也不是做样子,从开镰到打麦,从早到晚跟着忙了好几日。

    还有河西功打凉、兰两州之事,孩儿起初想的是张大郎想要趁机壮大河西。

    可仔细想想,以河西的军力,如果真想这样,根本不用等到秋收这个节骨眼上起兵。”

    指了指案几上的诏书,李九郎一脸悲愤道:“不管张大郎说的这个布告有没有什么深意。

    光是朝廷在灾后一个月才下了这道诏书,咱们凤翔就该开仓放粮,这是朝廷欠百姓的!”

    将头重重地杵在地上,李九郎泣不成声道:“阿耶,让您领着全家去河西,是孩儿不想让全家受牵连。

    公主心善,有她在河西,张大郎会庇护咱们家的。”

    李?虽然摇了摇头,但脸色却逐渐柔和下来,起身将李九郎搀扶起来,擦了擦李九郎脸上的泪水,轻叹道:“马上就要及冠了,还跟个痴儿一样。”

    拉着李九郎坐在木榻上,李?缓声道:“河西只是大唐一隅,治理起来没那么繁琐。

    又值胡藩尽学汉风之际,典章律法皆胜于蛮族多矣。

    张家又是少有的不喜奢靡,尽心为民的良善之家。”

    顿了顿,李?苦笑一声道:“或许现在说是良善之家不太妥当,不过有没有野心,现在还说不准。

    总之,河西清新之风不似整个大唐那般难以做到,河北三镇就是最好的例证。”

    拍了拍李九郎身上的灰尘,李?脸色一正道:“咱们家身为大唐宗室,阿耶又为朝廷重臣,怎么能迎难而退,该是殚精竭虑的让大唐变得更好才对。”

    拿起漆封的木盒,李?一边剥开封泥一边继续道:“八德中的忠字与你讲过,可不单单指的是忠心,恪尽职守也是忠字之意。”

    打开漆封,李?没急着将里面的信件取出,而是抬头看着李九郎道:“还有,若是咱们都走了,大唐尽是留些腌?货,你觉得百姓还有好日子过吗。”

    说完,李?打开木盒,看到里面依然还是一张布告,脸色就是一凝。

    满心疑惑的取出布告,看了两眼后,李?立刻瞪大了眼睛,随后一脸狂喜道:“痴儿快过来看看,逃荒的百姓有救了。

    张大郎也不是你口中说得那样,是个不要面皮的。”

    顿了顿,李?看了看灰头土脸的李九郎,又看了看手中的布告,叹息了一声,“你与张大郎唯一相差不大的就是年岁。”

第472章 百姓们有救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