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目瞪口呆李九郎[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br/>
讲到如何分辨凤翔的香碳时,寿王与张大郎那个女徒儿突然同时坐到了木榻上,并且两人还一本正经的一答一问的温起了经书。
正疑惑时,屋外突然传来了爽朗的笑声。
“来了老弟。”张延思快步进入中堂,很是自来熟的拍着李九郎的肩头。
李九郎虽然有些懵逼,但张延思的身份还是能猜出来的,晕晕乎乎的赶忙起身行礼。
张延思大手一用力,将李九郎给按回了座椅上,咧嘴笑道:“别这么生分,年初的时候去府上可是与李公畅谈了良久,可谓忘年之交。
再说,李公与馨宁是宗亲,更是没有外人,用不着这么多礼。”
吩咐小清风去切几个甜瓜送过来,张延思拉着李九郎的手用力的摇晃了几下,“方才忙些政事怠慢了你,可不要往心里去。”
李九郎被张延思的热情弄得有些不太自在,抽出手拱了拱,“大郎君说笑了,有公主与皇子作陪,怎敢说是怠慢。”
见张延思还有握手摇晃的意思,李九郎不敢再扯皮了,赶忙开口继续道:“想必大郎君已经知道某来河西是何之意。
不知大郎君是如何打算,如何谋划的。”
张延思收了笑容,换了一脸敬佩,对着凤翔的方向拱了拱手,“李公真乃大唐之肱股,时刻不忘百姓之苦,当真让人敬佩。”
放下手,张延思又换了一脸豪气,“某虽没有李公那般爱民如子,但身为大唐之臣,怎能见百姓受苦而不顾。”
抬手指了指门外,张延思肃然道:“河西虽然比不毛之地强不多少,但朝廷既然将受灾百姓安置在河西。
河西就算砸锅卖铁,也不会让逃荒的百姓饿肚子,更不会让百姓在路上生了半点差错。
不过,九郎应该知道河西如今的局势。
渭、兰、河、凉几州,名义上是咱们大唐的治下,可实际上都是各自为王的桀骜不驯之辈。
咱们大唐的诏令,那些胡藩根本就不买账。
为了谨遵李公谆谆教导,某已下令集结大军,三日后兵发兰、凉两州。
彻底让逃荒的百姓这一路走得安心,让远在凤翔的李公安心。”
李九郎都听傻了,什么叫谨遵李公的谆谆教导兵发兰、凉凉州。
父亲的意思是让河西把逃荒百姓的路线谋划好,尽量少因为饥寒而死人,这怎么就扯到打兰州与凉州上去了。
缓了半晌,刚想开口纠正,却被张延思抢了先。
张延思先是喟然长叹,然后一脸唏嘘道:“九郎不是外人,不怕你笑话,河西为了不给朝廷添负担。
受了蝗灾不但没说,还胡吹大气说把蝗灾灭了,其实各州的麦田,比绝收强不到哪里去。”
说到这,张延思装作有些激动,“说这些可不是某推脱,不想让逃荒的百姓来河西。
方才说砸锅卖铁也不能让百姓饿肚子也不是假话,但前提是百姓得能够走到河西。
可从秦州到甘州,至少有千里之遥,百姓这一路的口粮,河西是真拿不出。”
掏出布告塞进李九郎的手中,张延思语重心长道:“九郎,百姓乃一国之根基,咱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百姓饿死。
凤翔有些天府国中之国的美誉,又是节度重镇,每年收上来的麦粮将籴仓与军仓装得满满登登。
所以,百姓到达河西这一路上的口粮,就靠凤翔开仓接济了。”
拍了拍李九郎的肩头,张延思用力点点头道:“我相信爱民如子的李公,一定与某的想法不谋而合。
此外,过几日内侍也会给李公传信开仓之事。
只是要辛苦九郎,明日就动身赶回凤翔,将消息报与李公了。”
李九郎惊得嘴巴老大。
眼前的这位是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张家大郎?
勇武没见到,不要脸倒是真的。
从甘州到肃州这一路,眼睁睁的看着河西人欢天喜地的在秋收。
这位居然瞪着眼睛说河西受蝗灾了。
另外,凤翔能开仓,百姓还用往河西跑?
最无耻的是,明明是河西盼望着百姓过去,把游说百姓的人都派到凤翔府的府城去了,居然说是朝廷给安置过去的。
还有,这位也太大言不惭了,内侍是他说会下令就会下令开仓放粮的?
低头看了看被塞进手中的布告,李九郎不屑地撇撇嘴,这位估摸着也是自觉说得太不靠谱,心中慌乱之下把这玩意儿塞了过来。
抬起头,李九郎刚想开口讥讽张延思,一旁的安化开口了。
“大郎说得没错,内侍会传信的,李公也会同意开仓的。”安化起身走到李九郎身前,指了指他手中的布告,斩钉截铁道:“这就是拿下兰、凉两州的诏书,也是开仓放粮的诏令。”
见李九郎再次一脸懵逼,安化抿嘴一笑道:“九郎,你可能有些不理解,但兄长会明白的。”
李九郎目光呆滞的看了看两人,又低头看了看手中关中各县都张贴的布告,心中一声悲呼。
完了……公主也被张大郎拐带傻了。
第468章 目瞪口呆李九郎[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