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从归义军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56章 此乃吉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杨左,你再领些人手去东边。”

    “伯谦,你辛苦些,去户县、蓝田调些人手过来。”

    “府尹……现在处处闹蝗灾,把那两县的人手抽调过来…”

    刚刚上任两月的京兆府府尹杨知至冷哼一声打断了副手少尹,“伯谦,京兆府是个什么地方,你应该清楚。

    些许的小事都有可能掉脑袋,何况遭遇蝗灾这种大事。

    如今先帝刚逝,新帝初登,更是半点不敢怠慢,一旦让皇城遭了灾,某的性命不保,你们少尹与各司的参军就能保得住?”

    见副手还要开口,杨知至拍了拍他的肩膀,装作语重心长道:“齐田,你是京兆府的少尹,我更是京兆府的府尹。

    你心疼百姓,我比你更心疼百姓。

    可现在京兆府下的二十余县处处闹灾,已经防不住了。

    还不如把长安守好,让刚登基的圣人心中舒坦些,到时候咱们也好替百姓上表请求免了今年的赋税。

    这比各县瞎忙乱要强的多。”

    齐田心中叹息一声,目光复杂的看了看杨知至,拱了拱手,“京兆府二十余县的百姓,就拜托府尹了。”

    杨知至挥了挥手,“快去吧,待会我就进宫面圣。”

    目送上马离去的少尹,杨知至拍打了几个飞扑过来的蝗虫,将目光投向了远处遮天蔽日的虫群,以及拼命扑打虫群的百姓与衙役。

    脸上的神情来回变换了一阵,杨知至甩了甩衣袖,转身上马奔向城内。

    皇城没的宣政殿,依旧巍峨庄严。

    旁边的政事堂,却没了往昔的人来人往,里面的相公也大多换了人。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政事堂表现的淋漓尽致。

    原来的首相赵隐被调往江南道,充镇海节度使,王铎被调往汴州,出任宣武节度使。

    除了韦保衡以外,其他几位宰相也都调往到了各处。

    如今坐在政事堂内的宰相,有从兵部侍郎、判度支升任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的崔彦昭。

    从华州刺史升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的裴坦,从虢州刺史升任的刘瞻以及由左仆射升任上来的萧仿。

    除了韦保衡,这几人在地方执政时,都是口碑不错,一直为百姓做些实事的。

    被柩前继位改名为李儇的大唐新帝任命为宰相,这几人原本以为这个少年天子也是想有番作为的。

    结果相处了一月有余,这些人的心中全是拔凉拔凉的。

    服丧期间把朝政之事交给贴身内侍也能理解,毕竟先帝崩了,作为儿子难免悲痛。

    可刚刚出了二十七天的服丧,这位天子居然连朝会都是上了,整日沉迷于玩乐与打马球。

    如今南诏侵犯,蝗灾又蔓延进关中,想要与圣人议事,连个人影都看不到。

    而且大小政事,现在基本都是北司的那些内侍说了算,政事堂成了摆设,即便下了批文与诏书也是屁用不顶。

    这让几位宰相既悲愤又无可奈何,这大唐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救了,走了一个爱赏乐赏舞的,又上来一个爱玩爱闹得。

    “江南、淮南发了水灾,山东、河南、关中又遭了蝗灾。”拍了拍身前的案几,裴坦叹息道:“大唐的几位相公居然只能看着公文干着急而没别的办法,这可真是千古奇谈了。”

    崔彦昭闻言,苦笑接口道:“这些年来,宫府奢侈日甚,关东连年受灾,加之用兵不息,库府米粮财帛皆匮。

    如今淮南财帛北运受阻,就算吾等政令通达,恐怕今年也要饿殍遍地了。”

    顿了顿,崔彦昭目光望向东北方,一脸担忧道:“恐怕

第456章 此乃吉兆[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