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内侍解析[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世齐掏出的第二本名册记录的都是十王院、神策军、枢密院各内侍错综复杂的派系与关系。
而且还重点标注了哪个内侍需要重点拉拢,哪个内侍是需要防备的。
张延思并不怀疑这份人事资料的真假,都是有名有姓有职位的,只要在长安稍稍打问打问就能知道了。
“十王院是个什么地方,还有这个田令孜、张居翰、王彻等这几个名不经传的内侍为何拉拢。”张延思翻看了一阵名册,有些疑惑问道。
刘世齐道:“十王院与百孙院,是皇子与皇孙共同学习与起居的地方。
由专门的宫人侍奉,各种用度也都是按月调拨,无须踏出宅院一步。
名册上这几人,大多都是皇子身旁的贴身内侍,他们侍奉的皇子一旦继位,他们的地位也都会跟着水涨船高。
枢密使或者是神策军中尉,就会由他们所担任。”
张延思有些吃惊,“太子也跟在住在一起?”
刘世齐点点头,”皇太子不在东宫单独居住,只是在十王宅中辟出一处单独可以车马往来的别院。”
张延思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就是大唐皇子版的集体宿舍,还是完全封闭化的。
难怪大唐由谁来当皇帝都是那帮宦官说了算,这直接是被一窝端了。
都被关到了一起,要钱没钱,要势力没势力,这怎么反抗。
刘世齐看出了张延思的不可思议,叹了口气道:“此举始于武后,定制于玄宗。
其实就是防备皇子与朝臣勾结,虽说这么做,皇子们是老实了,可想出个明主也难了。”
张延思砸吧砸吧嘴,就说大唐中后期皇室挣权怎么没初唐时那么热闹了,原来根子出在这。
唐武宗和唐宣宗也真是挺让人佩服,在这种制度下,不但没被逼疯养成废人,还能有些作为,简直太不容易了。
外有藩镇,内有内侍,大唐能屹立到现在,简直就是奇迹。
感慨过后,张延思还是有些疑惑,“现在韩文约与刘行深正当年,神策军的军权他们会轻易地交出去?”
刘世齐回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话在内侍中同样适用。
总把着位置不放,下边的内侍可不干,好处总不能总可着一人来。”
张延思点点头,这帮宦官内部原来也不是铁板一块。
想了想,继续问道:“从进奏院传回来的消息,枢密院可是斗不过神策军的,毕竟军权是握在中尉手中的。”
刘世齐指了指名册道:“表面上看确实如此。
可神策军中的内侍,以及各节度的监军,可不光是中尉的人。
可以说枢密院与神策军两者之间互相渗透,谁也说不准到最后一刻谁到底是谁的人。
所以一般只要圣人驾崩,前朝的中尉就会自动让贤,不然命没了,留着再多的财帛也是无用。”
将名册向后翻了几页,刘世齐指着一个名字道:“现在枢密院的宣徽使是杨复恭,看着这人不知声不知气。
他的养父可是上一任的神策军左军中尉,堂弟杨复光在有实权的监军。”
说到这,刘世齐脸上现出一抹敬重,“杨复光与杨复恭大不相同。
不贪恋权势,养父杨玄价在世时,主动请求去各藩镇监军。
但凡有战事必身先士卒,而且还愿意提拔军有功的将领,如果不是内侍,恐怕不比高骈差到哪里去。
所以就凭杨家,韩文约与刘行深也不敢不把位置让出来。”
张延思习惯性的摸了摸下巴,刘行深对这个这个杨复光评价很高啊。
这段时间对高骈研究了一下,这位称为大唐最后的战神都不为过,自打从军到现在,一次败仗没打过。
回鹘打得少些,但吐蕃与党项可是实实在在被这位打得不轻。
或许每次取得胜利不大,但架不住次数多,尚延心对外说是不伤筋动骨不太
第439章 内侍解析[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