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从归义军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8章 惶恐的张淮鼎[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老人离世时,家族兴旺的全福,超过古稀之年的全寿,圆满结束一生的全终,这三样只要占齐,便可称体重为是喜丧。

    而张义潮的离世时已经七十四,完全符合操办喜丧的条件。

    皇宫内的圣人或许是觉得以前对张义潮太过苛刻了,或许是因为河西给了进献,不但追赠了太保的官位,还特赐准许按照周礼停棺一月再下葬的殊荣。

    大部分对河西这次进献不太清楚的大臣与城中百姓,对张义潮的离世虽然感到遗憾,但老将军这一辈子可谓功德圆满,所以前来吊唁的时候并不显得悲痛。

    反而在丧宴上谈笑风生,甚至是临走时还会抓住机会顺走一块粗麻的孝布,带回家中给孩子做件衣裳,保佑孩子可以无病无灾。

    但是几位宰相吊唁过后却是愁容满面,张义潮是归义军的创始人,这位在与不在可是大不相同的。

    没了张义潮坐在京城充当质子,河西还能不能对朝廷如此忠心还未可知,除非是河西再派过来一个有分量的人物过来。

    让张淮深来?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当初因为凉州之事,张淮深能克制住已经不错了,让他进长安那是想都不要想。

    让张淮深家的大郎来更是不可能,先不说嫡庶身份,对朝廷的种种善意可都是因为此子。

    一旦将其招进长安,西境少了一员威慑胡藩的猛将不说,谁也不敢保证张淮深其他几子对朝廷是个什么态度。

    如果让其他几子过来,估计与张义潮留在长安的嫡子没太区别,充当质子的意义不太大。

    这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不招个质子过来,河西很有可能不受控制,可招质子又没什么太有分量的人。

    另外张家大郎与安化公主的婚事还没彻底定下来。从河西派过来的年轻郎君来看,此事河西还是交由张义潮居中斡旋做主的。

    虽说喜丧不耽误婚事,可没了能在长安拍板的人,其中很多具体事宜就要与河西慢慢商议,来来回回太耗费功夫。

    连续商议了几天,也没能想出个好的办法,只能在张义潮下葬后,再派使团去河西商议婚事事宜。

    韩文约与刘行深这两位内侍的大佬同样满心的不高兴。

    张义潮一死,唾手可得的好处可就要往后推迟。这一推迟少说也要一年半载,甚至有可能更久,当今圣人的身子骨可不太好,这其中的变数太大了。

    但不高兴归不高兴,毕竟死者为大,也只能等派去使团安慰的时候,安排个自己人过去提醒提醒。

    况且张家这一年多以来也算明白事,没少给好处,不能人还没下葬就这么急迫。

    此外,这两人还太阳打西边出来,不但将监视张家的不良人全都撤了回来,还假仁假义地每天傍晚都到张府的灵堂去吊唁一番。

    安慰张义潮子嗣的同时,帮着与其他前来吊唁的官员百姓寒暄客套,弄得像是河西与内侍好的穿了一条裤子。

    不过无论是大唐皇帝的恩赐,还是两位内侍中尉的格外照顾,身为张义潮嫡子的张淮鼎,内心始终是惶惶不可终日。

    在长安城生活了战十年的他,很清楚此时的优待都是因为朝廷需要拉拢河西,或是从河西获得更多的好处。

    他不是阿耶张义潮,可以说对大唐没有什么功绩,一旦河西起了别的心思,自己这颗头颅便会有不保之虞。

    跪在灵堂前回礼的这几日,前来吊唁的官员越多,劝慰的越是和颜悦色,张淮鼎的心中越是慌乱。

第408章 惶恐的张淮鼎[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