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从归义军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4章 昏聩之君[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如此。

    如今河西边境靖平,内里安稳祥和,定是产出颇丰,不然河西哪会不似往年那般跟行商一样的作态。

    这次的进献与收缴赋税无异,有一就会有二,有二就会有三,而有三就会成为常态,不枉这一次亲自出城迎接。

    若是每年都如此,那些聒噪的大臣该闭嘴了,舞乐可以随时观看,佛寺可以加快修建。

    这让圣人李?y打心眼里的开心,在城外时若不是大臣们拦着,都要亲自下去与献上蹈舞礼的喀喇汗使臣一同大秀舞姿了。

    回到宣政殿后,李?y越想越觉得这一切都佛祖做出的安排,不然哪会在财竭时突然让河西送来了这些财帛。

    与喀喇汗国的使臣寒暄客套过后,便让鸿胪寺的大臣带下去歇息了。

    皇帝的这种安排,让殿内的一众大臣们有些摸不到头脑,不过又罕有的不见圣人说散朝,都琢磨出这是有事要说,逐渐收声后,重新分列站好。

    李?y对大臣们的表现还算满意,在殿内彻底安静下来后,微微一笑道:“河西不但力抗胡藩,拓地千里,还将安西再次归为大唐治下,此乃泼天之大功。”

    张义潮在底下听得有些激动,坐在高榻上的这位圣人,总算是对河西有了认可,估摸着这是要提议册封了。

    不管内侍会不会同意,总归是有这个意思了,下朝后再给送些财帛过去,此事也就能成了。

    不过,李?y接下来的话,让张义潮和一众大臣全都目瞪口呆。

    “此等大功,岂能是人力所为,定是佛祖护佑,为了祈福社稷苍生,朕打算打造宝刹遣中吏去凤翔法门寺迎取佛骨。”

    皇帝李?y的这番话,就连韩文约与刘行深都有些无语,同时又有些委屈。

    都说大唐国势衰微是内侍闹得,就这还用得内侍搅风搅雨?

    若不是内侍们苦苦支撑着神策军,大唐怕是早就倒了。

    不过昏君总比有手腕的明君对他们有利,两人只是同情的看了一眼张义潮,便低头研究脚下地砖上的花纹了。

    宰相赵隐眼中透出浓浓的失望,陛下这个时候不赞誉河西诸君,不问河西几场大战之巨细,不加紧拉拢这一强援,反而将功劳全归功于佛祖。

    这已经不是胡闹,而是昏聩到了极致,如果真这么做了,绝对会让河西乃至整个天下都寒心。

    况且这种千载难逢的可以力抗内侍的机会,以后绝对不会再有,不抓住此次机会,等待大唐的必然是亡国。

    想到这,赵隐心中叹了口气,率先站了出来,“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南诏战事还未平定,各地又灾祸连连,府库早已入不敷出。

    若是迎取佛骨,必将耗费无数,一旦再有事端,根本无法应对。

    而且百姓也无法再承担如此重税,望陛下打消此念!”

    反应过来的其他大臣,也纷纷开口劝诫,这么做对本就财竭的府库无异于火上浇油。

    李?y却不为所动,依然坚定道:“诸位爱卿不必多虑。

    佛骨一出,岁丰人安,河西就是先兆,只要迎回佛骨,各地必定灾祸皆无。”

    赵隐见李?y说得如此坚决,心中再次悲叹一声,咬了咬牙,跪在地上行了大礼后,颤声道:“宪宗皇迎佛骨后不久晏驾,陛下不可效仿先皇。”

    李?y对赵隐的这般说词倒也没有恼怒,而是有些激动道:“佛骨者,天下圣物,朕生得见之,死而无恨!”

    张义潮目光偷偷扫了扫高榻上的李?y,心中悲愤难平,亏自己在城外时还可怜圣人身不由己。

    这分明就是个昏聩无道之君!

第394章 昏聩之君[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