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张淮深的教诲[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为太宗立下汗马功劳的府兵,传承至武周先期时,因为国家太安定了,对外战争越来越少,导致府兵的作用越来越小。
很多折冲军府为了能节省开支,干脆舍弃原本应给予府兵的优厚待遇。
没了减免赋税的优待,加上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致使百姓不再愿意从军。
而等到武周后期,边境不再稳定,战事频发,这就导致原本就出现兵员不足的府兵,又因为兵士死伤与逃亡现象的日益增多,彻底无兵可用而告别了历史舞台。
府兵制度的取消,远不是简单的一种军事制度的取消。
实际上因为这种政策的改变,堵住了平民唯一的上升渠道,甚至因此而让朝廷失去了公信力。
即便是改为募兵制度,百姓也不再以从军为荣,把从军当做一种贱业,好男不当兵的风气再次流行起来。
迁徙到子亭的三州百姓,又大多是被俘军人的后代,对朝廷当初的不闻不问更是心存怨念。
而之所以能够踊跃投军,一是因为子亭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实在是对迁徙过来的唐人太好了。
二是投军的军禄比较丰厚,这对于急需财帛的百姓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内心里对自家儿郎从军都挺不是滋味,怎么说从军也是贱业,而且弄不好就会战死沙场。
但是这些从军的儿郎出征仲云回来后,带回来的丰厚奖励,可以忽略不计的战损,以及崔灿几人因军功而升迁为中级将领,这让迁徙过来的百姓彻底沸腾。
赏赐丰厚,意味着日子过得可以更舒坦,因军功得到升迁,说明军中公正清明,做到了一视同仁。
作为迁徙过来的客乡人,可以不必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谨小慎微。
这种心态上的彻底改变,让这些迁徙过来的百姓真正觉得自己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这里是自己真正的家。
此外,这些百姓深知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道理,赏赐再丰厚也要有命享受才行。
两场大战下来,微乎其微的战损也是让这些百姓心头火热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迁徙过来的百姓,本就对自掏腰包买人,却不入贱籍的张延思无比感激。
如今有钱拿,有命花,有官升,让百姓对张延思更是无比尊崇,甚至有些奉若神明。
当结镇兵束休假准备回营时,家中的长辈不但叮嘱从军的儿郎在战阵上要好好用命拼杀,以报将军之恩外,有些百姓甚至准备了些鸡子或是打到的野物送到了府衙。
虽说受到如此爱戴,应该是件让人高兴无比的事,但是张延思觉得给镇兵的这些福利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有种甜蜜负担的感觉。
张淮深心中有些不是滋味,主政河西这么多年,还从来没受到过百姓如此拥戴。
看到张延思一副唉声叹气的模样,更是有些吃味,冷哼一声道:“受到百姓尊崇,是主政一方之人梦寐以求之事。
这些百姓前脚刚走,你就摆出一副如此模样,表里不一可不是君子所为。”
张延思看了看堆在地上的鸡蛋和野
第296章 张淮深的教诲[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