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八零嫁糙汉:回到逃婚前一夜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0章 老段家祖坟冒绿烟啦[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个胆子大的,不怕被捉拿,成为了第一个问价钱的人。

    “原打算一个八分钱收的,您是第一个问价的,算是开张了,给您一个九分钱。”白玉兰笑盈盈地说。

    “真的假的?”薛婆婆吃了一惊,她拿鸡蛋供销社换盐换火柴,都是一个按五分抵钱的。

    “我哪敢骗您老人家,真的给您九分钱。”白玉兰很认真地说。

    她的脸冻得红扑扑得,像涂抹了一层胭脂似的,格外明艳动人,又因为穿得漂亮,真个像画里的人一般。

    “好,玉兰你可要说话算话,我这就拿去,我攒了两篮子,正打算拿到供销社换些东西过年呢。”薛婆婆颠着小脚跑进了院子。

    很快,薛婆婆挎着一篮鸡蛋来了。

    “这是五十个,我数过了,你数数。”薛婆婆把鸡蛋篮子递到垫着绵软麦秸的车斗里。

    “我数数,二,四,六……五十,对是五十个,一个九分钱,五九四十五,四块五,四块五太难听,我给您四块六。”

    白玉兰多给了薛婆婆一毛钱。

    就这一毛钱,可把薛婆婆欢喜得眉开眼笑,手舞足蹈,用那个掉了牙齿的干瘪漏风的嘴直夸白玉兰:“哎呀,我早就看出来玉兰就是有福气的人,有福气的人才会这么大方的。看看,一毛钱,说给我就给我呀,这够我用一个月的火柴钱了。”

    人群,羊群。

    人群里也会有羊群效应。

    围观的人见薛婆婆成功交易了,都争先恐后地回家去拿鸡蛋

    虽然冬天鸡不下蛋。

    但会过日子的家庭主妇一般都在夏秋季节攒下了不少鸡蛋,她们攒下的鸡蛋,都不敢吃掉,都是要用来换钱换东西的。

    八十年代的农村,农民还没地方打工,没啥来钱的法子,动不动家里就连买一盒火柴的钱都没有了。

    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拿着鸡蛋去商店换东西。

    鸡蛋在这个时期的农村,几乎是硬通货一样的存在。

    如今已是腊月,马上过年了,需要用钱的地方渐渐多了起来。

    庄子上的家庭主妇们早盘算着上哪里搞些现钱。

    鸡蛋是能去供销社换盐换醋换洋火,但终究不是现钱。

    总不能来过年小孩子来了,给人家一个鸡蛋当压岁钱吧?

    当然,这也不是不可以。

    鸡蛋是稀罕物,当压岁钱也挺好的。

    但难免让人觉得主人家拿不出真正的钱当压岁钱,显得寒碜难为情。

    现在好了,有人现成在村子里收鸡蛋还是八分钱的高价,一个个的,争先恐后,唯恐白玉兰不收了。

    不大功夫,拖拉机车厢里就摆了半车厢鸡蛋篮子。

    白玉兰跟大家说好了,鸡蛋蓝先借用,回头在县城卖了鸡蛋,再归还竹篮。

    大家都表示同意。

    白玉兰看了一下记账本,已经收了一千九百个鸡蛋。

    到县城去卖,如果能卖得顺利且没有损耗,一毛钱一个,平均一个赚两分钱,一千九百个就是38块钱。

    可别小看这三十八块钱,差不多抵得上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所以,别小瞧这一分两分的利润。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细小的利润,积攒多了,那也了不得。

    瞧着拖拉机还空着一半,白玉兰继续鼓动大家:“婶子嫂子们,你们有打下来吃不完的红枣,或者多余的果子,都可以拿来卖。”

    “西瓜要不要?”一个老汉问。

    白玉兰回头,见是庄子上姓任的老汉,以前是在生产队看管瓜田的,就笑着说:“任大爷,现在都腊月了,还有西瓜啊?”

第100章 老段家祖坟冒绿烟啦[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