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征服天堂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74章 卫所[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2;  “其实我先前有打算从国内直接调卫所出来当做实土卫所,部署到南洋开边。”60;62;  “诶呀!你和我想到一块去了!我这次来就是打算和你提这件事。”60;62;  两人在这件事上不谋而合,因为卫所兵的本质就是这么用的。60;62;  卫所兵,或者说军户,虽然经过二百多年的演变,已经和民户的区别不打了。军户也是一样种田、吃粮、考举、做官。张居正就是军户出身,和民户并无本质区别。匠户之类也是一样,朝中有不少大员都是军户匠户出身。60;62;  说白了,二百多年过去了,洪武年的政策早就废得差不多了。虽然以前军户的负担更重,但是全国百姓的苛捐杂税都很重,相比较而言军户就并没有当年那么苦命。60;62;  要说苦命,最苦的还是贱户和普通朱姓宗室,他们都不能参加科举,一辈子都没有出头的希望。要么混吃等死,要么偷偷做些低贱的营生,以此来苟活于世。这两类人也是近期才被解放的。60;62;  但要是回溯到二百年前,军户和民户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民户,是民。军户,是军。民不可随意劳动,不可随意征调。但是军户不同,军户还是老朱家的私产,并不算正经百姓。调动军户背井离乡在明初是司空见惯的事情。60;62;  运气好的,就调到临近州县。比如闹出丝绢案的那个军户,他祖籍湖北,调到徽州,并没有和老家断联系,碰到紧急情况还能回老家避难。但要是远到边境那么远,做了实边的边民,那可就痛苦万分了。但这是洪武年的国策,洪武年干过类似的事情不少,对军户的压榨无所不用其极。永乐年也差不多,不用永乐年喜欢造奇观,所以调用匠户较多。60;62;  现在问题来了。归根到底,大明朝的根本大法,也就是以《大明律》和《御制大诰》为代表的一批洪武年的立法,到现在依旧有法律效力,而且再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不会取消,甚至有可能延续到1936年去。60;62;  所以现在虽然时过境迁,但是朝廷依旧可以再次调动卫所出来。以前是出镇边疆,现在是出海实土。60;62;  可以想见,朝廷要是真要把人往外调,必定会激起百姓的不满——但这个政策好就好在这里,因为军户是个很特别的身份。如果只调动军户,那么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军户根本就无法团结在一起抵抗大政。而民户又无所谓,因为这件事和民户无关。60;62;  甚至,军户自己都不会拧成一股绳。因为军户是生造出来的概念,是人为迁徙的结果,不同地方的军户之间彼此并无共同点。只要避开朝中有大佬的军户,那调也就调了。60;62;  “那就调吧。”朱由检并不觉得这是坏事,“军户大多生活困苦,朝廷这是在帮他们谋出路,是在帮他们。所以趁此机会,让兵部也回到光辉岁月吧,让兵部开动起来,把军户都给调集起来,出南洋实土。先以自愿应募为先,然后再查黄册,调查逃户,最后再调动边境苦寒之地的军户,其他地方的有需要就再动。”

第2374章 卫所[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