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4章 和稀泥[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嘞。”钱谦益满口答应——奉旨搜刮,这可是古往今来都罕见的美差,连曹孟德的摸金校尉都比不上。况且这刮的还是外人,何乐而不为呢?60;62; 他这便对朱聿键提议道:“陛下,既然这样,那国子监以前的校舍似乎小了些。我提议在紫金山南麓给国子监新划拨一块地皮,离秦淮河远远的,我谅他们也不会跨过孝陵卫的防区跑到秦淮河去过夜。”60;62; “喂,老钱,你不会是嫌逛花街的时候老碰见学生会尴尬吧?”60;62; “没有没有,断无此事。我钱某人一片公忠体国之心,绝无半点私欲啊。搁到紫金山南麓,我每日里在路上就得花不少时间。”60;62; “好,行吧,那原来的校舍怎么办?”60;62; “原来那个,改成国子监的举监好了。举人来国子监,本来就该好生照顾,也不好让他们跑那么远。”60;62; “行,照你说的办。另外,既然要从外头招人,内里也不能落下。捐的例监名额增加了,各地贡监的名额也得增加,多选些生员来南京念书。生员是考上来的,学费就别让他们出了,朝廷出。你们只赚外人的钱即可。”60;62; “那私生又如何处置?”60;62; “私生?”60;62; “是。陛下说从朝贡国里头选人,这叫官生,一般照例也是他们本国付学费。但还有私生,是自己找上门来考的,我们一般参照捐款入学的‘例监”60;62; 标准。”60;62; “这我倒是没想到...”朱聿键发现,这倒真是个问题。别的不说,南洋华人要是想把人送来国子监,这怎么办?他们中有不少人离国都超过一年了。出国一年不回来,一般是算作失踪——人丢了也就罢了。真要是自己跑出去的,天朝也懒得管。60;62; 但现在朝廷的风向大转,南洋一下子就从蛮荒之地变成了机遇之地,提前跑到南洋去的华人非但不是“天朝莠民”,还是十足的良善百姓。他们为了大明的未来,自己跑到南洋的不毛之地受苦,这可太伟大了。60;62; 但他们的户口怎么算呢?他们原籍的户口早就销了,有的人甚至就是在南洋出生的,国内压根就不知道有这么号人。他们的户口怎么算?学籍怎么算?如果要给他们挂南洋的户口,那随之而来的就得是往南洋派驻一整批的流官机构。那问题可就大了。60;62; “钱阁老,你觉得这怎么办?你有没有办法?”60;62; “这个,办法是有的。”钱谦益似乎一早就准备好了答案,直接将其抖了出来:“陛下,我建议参照旧例,使用附籍。即,名义上恢复其本籍,但不入本县,而是在现居住地挂上附籍。过去的商籍即是如此操办,我建议在附籍里头单独开列‘侨籍,以后出海的百姓都入附籍管理。”60;62; “你这不是和稀泥吗?”60;62; “陛下,和稀泥可是古往今来为官之道之集大成啊!孟子是和孔子的稀泥。《大明会典》和大理寺的‘典型案例是和《御制大诰》和《大明律》的稀泥。咱们这一团稀泥和出来,既没有损害太祖爷的旧制,又做出了变通。朝廷多了税源,南洋华人黑户变良民,这再好不过了。陛下,还等什么呢?赶紧下手去和稀泥吧。”60;62; “不对啊,你说按下葫芦浮起瓢。那代价呢?”60;62; “代价就是...”钱谦益喝了口茶:“国姓的兰芳公司恐怕要不高兴了。”第2284章 和稀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