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2章 华人[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其实这件事,他也没有直说,因为这也是郑家的命门之所在。我觉得郑森不会和任何人说这件事,除非我们自己把他发掘出来。”60;62; 这下朱聿键来了兴致:“你这意思是,郑家还有东西瞒着咱们?你从他口中都听到了什么?”60;62; “我听到了一个,旁人听来恐怕难以理解的事实——自古以来我国都有下南洋一说。但是实际上,下南洋的有两批人。一批是垦殖,另一批是商人。两拨人几乎就没有交际,哪怕他们的家乡是邻县也是一样。这就导致,华商虽然在南洋势大,但华人在南洋吃亏。”60;62; “啊,原来是这么个道理!”60;62; “就是这个道理。华商势大,华人吃亏,是因为华商和华人它就不是一回事。华商的基业在国内,他们就几乎没有在外待着超过一年的。而华人是根植于海外,华商也并不为他们做主。”60;62; “活见鬼了。”朱聿键纳闷道:“他们怎么可能就没有交集?他们难道不都是中国人吗?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我听闻南洋的欧洲人都抱团结社,怎么南洋的中国人却反倒不抱团了?”60;62; “陛下,关键就在这里。欧洲人为什么看重海外?因为他们什么都没有。他们缺香料,缺糖,他们什么都没有。而中国是天朝上国,中国无所不有——糖、国内能产。香料,国内也有。至于丝绸瓷器,压根就跟海外没关系。所以开发海外非但不得利,反倒是有风险。这就导致,华商和华人南洋压根就是两拨人,他们当然站不到一起去。”60;62; “可是,为什么呢?这件事太离奇了,这简直是灯下黑啊,怎么就没人注意到这件事?”60;62; “因为,陛下,移民到南洋的百姓就像是这杯水。”钱谦益指着茶杯说:“他们,是杯满则溢。因为国内的杯太满,他们就漫出去了。这些人多半是福建人,因为福建没田种。都是穷苦人呐,也都不容易。反倒是郑森他们家那批,他们虽然也是福建同乡,但他们是海盗出身,垦荒农民的死活根本就与郑家无关。除非...”60;62; “除非什么?”60;62; “除非我们把这些‘华商都赶出国门,华商和华侨才会变成一样东西。这有实例为证,郑家是大华商中唯一一个在海外殖民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最大的华商,才有殖民的动机,因为他们要给自己留条后路。那些中小华商根本就不会殖民,着完全是赔本买卖。”60;62; “原来如此...原来郑家并不能代表南洋华人?”60;62; “你看郑森和郑芝龙会不会一年到头待在外头?南洋华人,多半是不会归国的。制台在信里头提到的巴达维亚的杨昆等人,他们就是标准的南洋华人。也可见得,华人和华商基本就没什么交集,只有郑家这种大到跨界的能例外。所以,我觉得朝廷恐怕要转变一下这个思路,我们或许可以跳过郑家,直接和南洋华人合作。就用这个开中法。”第2282章 华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