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征服天堂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二十四章 商籍[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制台啊!朝廷真是...唉...盼了一辈子了,总算盼到头了啊!”60;62;  汪掌柜虽然家财万贯,但和其他的商人一样,他们的生产方式从根子上就和自己的出身不匹配。毕竟户籍制度本身就是用来限制人口流动的,哪会给到处流动的商人专设户籍呢?60;62;  现在大明朝确实是有一种名叫“商籍”的东西,但那不算正式的户籍,其原籍还是在出生地没动过。之所以要设置商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科举。因为每个地方的都各有各的考情,所以只有回到本籍参加科举才是相对公平的。60;62;  这对百姓们来说当然是无所谓,反正他们又不出门,但对商人来说就不一样了。60;62;  晋商在两淮贩盐。若是一定要让他们到回山西去参加科考,那一来一回就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耽误生意不说还影响考试的发挥。60;62;  徽商也是如此。虽然徽州离杭州比南直和山西之间的距离近多了,但考试要回老家总是麻烦的事。60;62;  朝廷为了方便商人们在外参加科举,便另外立了一个“商籍”,可以挂靠到原籍之外的另一处地区。编入“商籍”的考生可以直接在挂靠的地区参加考试,并不需要回到原籍。这些商籍考生的卷子并不合其他考生同时阅卷,而是另开一榜。60;62;  由于这另开一榜的是另外分配的指标。商籍本身并不是个固定的制度,所以分配指标也全看安排。于是乎,在商人们的运作之下,商籍考中的几率要比普通科举大得多。60;62;  到了后来,便有不少本地人插班到商籍里头,冒充商人子弟参加考试,就为了增大被录取的几率。不过由于这个榜单的总人数非常之小,少数钻空子的人倒是不怎么影响大局。60;62;  但商籍,并不是所有商人都能弄到手的。60;62;  商籍最直接的收益者是山西人,晋商直接垄断了商籍的所有权,两淮的产盐区唯有晋商可以获得商籍,没有徽商的立足之地。凭着这一点,晋商就把徽商在两淮的产业近乎扳倒。徽商请求在两淮归附商籍的理由直接被驳回了,因为徽州本身就是南直隶所属,晋商也知道这商籍的重要性。60;62;  毕竟有了商籍,晋商就可以直接把大本营搬到两淮直接拍到徽商的脸上,后者的老家在徽州大山里头,如何跨越江河来与晋商斗?60;62;  于是乎,“山陕人以为不便,喧哗于有司”,直接把徽商入商籍的脚步给闹停了。再后来,不知道怎么的,扬州知府换成了一个山西人。那山西扬州知府大笔一挥,把徽商的请求通通驳回,把这事彻底给勾了。60;62;  徽商只得退而求其次,求了身为徽州人的两浙巡盐御史叶永盛向朝廷谏言,这才另开了两浙的商籍。60;62;  “制台...这商籍是全国都开吧?”60;62;  “没错,全国都开。在外做生意的都可以领商籍,但还是要挂靠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和原来不变。不过商籍的卷子不会再另外开榜了,到时候会把这些卷子统一分发回原籍进行阅卷。”60;62;  “够了够了,不敢再多求了。老夫...老夫代汪氏全族,代徽州的父老乡亲谢过制台!朝廷的大恩我们简直无以为报啊!”

第七百二十四章 商籍[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