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征服天堂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九章 道台[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是礼部的事情。我这里直接把札文给你,你直接去南京找礼部领官服官印吧。”说着,邵纲从随身的包裹里掏出了一个木盒递了过去。60;62;  “末将谢过制台!”李国英双手捧过木盒子,直起了身。他看了看木盒,又望了望朱由检,开口道:“不知道制台给我封的是个什么官?”60;62;  “武昌整饬兵备道的主官,领的是佥事的衔,正五品。”朱由检临走前带了不少空白的札文,就是为了一路上方便他调动分配各地的官署。正五品这种知府级别的官虽然并不小,但对大局来说无关痛痒,在九品十八级中正好在中间。这种级别的他并不需要和朝廷商议,五品的官服五品的官印只要拿着他填好的空札就能去吏部报道——不过李国英没有功名在身,而兵备道又是文官的地盘,要是没有朱由检的门路他几乎没可能得到这个职位,只能做左良玉的幕僚而已。60;62;  “下官拜谢制台!”闻言,李国英当即便又拜了下去,连“末将”都变成了“下官”。60;62;  这个“武昌整饬兵备道”,其实是朝廷官僚制度错乱以后的产物。明中期以后吏治崩坏,选官任官制度出现了极大的问题,各省的布政司、按察司、都司这三司的官僚普遍出现了无力管制辖境的局面。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三堂”应运而生。60;62;  分守道、兵备道、分巡道这些原本只是为了便于管理才设置的介于省府和州县之间的“道”,逐渐走上了前台。这些道全都是文官,分守道是布政司的下辖单位,分巡道兵?涞朗前床焖镜南孪降ノ弧?60;62;  这三道本来就有,但却在这一特殊时期显现出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因为三司已经被“三堂”取代。60;62;  这三堂便是——巡抚,巡按,和总督(经略)。和原来军民分治的体制不同,这些全部都是文官,而且是清一色的都是京官。60;62;  由于本来的三司不堪大用,朝廷为了应急便向各地派驻了临时的三堂,用以取代三司的职能。这些本来只是用来监督的临时钦差一坐下来就不走了,并且以京官的身份总揽了各省的大政,这才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各地的行政体制——换句话说,他们是中央派驻的办事处,用来给地方擦屁股的。60;62;  那原来三司的怎么办?自然是全都下派了下去——其实本来就该是他们下去执政的,不过在这一时期各道的地位逐渐上升,一直延续到了清朝。到了清末,“道台”就成了百姓们口中的大官的象征,鲁迅的文章里头也经常提到“道台”这个大官。60;62;  不过到了1646年这一会儿,三司变三堂的风波已然平息,巡抚巡按成了各地坐堂的定员主官,而总督和经略则更上一层楼,成为了事实上的各省“刺史”,而这些除了经略总督偶尔有武官出任的特例以外,无一例外的全都是文官,而且名义上是京官。

第五百三十九章 道台[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