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公民,你被征召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御制大诰》总共罗列族诛、凌迟、枭首案例几千件,斩首、弃市以下罪案例万余种。其中光酷刑就有凌迟、墨面文身、挑筋去指、挑筋去膝盖、断手、斩趾、阉割为奴等几十种,还把明律中一些只盖打板子的罪行直接上升到了死刑的范畴。60;62; 洪武朝之后,这本《御制大诰》就因为过于严苛而废止了,不过这本“朱元璋语录”依旧是国子监的重要教材。60;62; 但这不只是国子监的教材。在明朝所有官方学府,《御制大诰》都是必修课。虽然这本书在法律上已经不生效了,但是了解一下太祖皇帝的当年的治国方略还是相当有必要的。60;62; 所以仅仅是知道《御制大诰》这本书,并不能说明这位“贾贡生”是国子监出身的。朱由检有个大忙要他帮,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他还是得在选人上谨慎一些。60;62; 想了想,他又问道:“国子监学制如何?”60;62; 闻言,贾老板的心中察觉到了一丝异样——问得这么细?看来是大有来头啊,难道有一场富贵送上门来了?60;62; 他整理了一下思路,正色答到:“国子监学制四年,但不是人人都能四年毕业。刚入门时,生员们至少都通《四书》了,但对经学还不通,所以可以在正义堂、崇志堂、广业堂学习,每人自己挑一种。学习一年半后,若是达到了‘文理条畅的标准,就可以升入修道堂或者诚心堂学习。再学一年半的深造,达到了‘经史兼通、文理俱优的水平,便可以升入率性堂学习。进入率性堂以后要考试,一年得修满八个学分,修满了就能毕业。修不满就回炉重造,延迟毕业。有的人进了国子监的门以后十几年都出不来,只有才学出众的人才能在四年的时间里毕业。在下不才,推迟了两年才毕业。虽说这成绩也还算不错,但和那些早早便升官的学长们也是差远了。不过进了南京国子监就能当官,我就在南京附近当了个州学的儒学训导。”60;62; 闻言,朱由检点了点头——这应该是真人没错了。国子监的这些规矩外人很难知道,尤其是这么琐碎的东西。能知道这些的,也就只有国子监内部的人员了。60;62; 不过既然是明编在案的公务员,这位贡生为什么要远涉重洋跑到欧洲来?哪怕是九品官也不该就这么弃了啊。朱由检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位贾老板——他年纪不大,看上去三十岁还不到。这个年纪正式进入官场打拼的黄金期,到退休的时候少说也能混到一个县令当。虽然九品官一月五石的俸禄确实是少了些,但一个月五石那可是七百多斤粮食啊。要是自己想住三进三出的大宅子那自然是不够,想纳几房妾都够呛。但若是一个坐在家里吃,就算吃撑死也吃不掉七百斤粮,五石的俸禄完全够一家子的基本生活了。60;62; 不过——这是明初的情况。60;62; 洪武朝以后,这法子就执行不下去了。想想也知道,一个九品官每月发将近一吨粮食,上哪找那么多粮食给全国发。于是这批粮食里面有一部分就得“折色”,把粮食按照市价折成物品发给官员们,相当于让他们强制消费。到了明朝种口气,大概有四成的粮食要用来折色,官员们只能拿到六成。60;62; 折色一开始也还是现银,然后就慢慢变成了宝钞,再后来竟然换成了南洋进贡来的各种奇怪的工艺品和香料,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都有——文武百官血书停止下西洋,估计也有这部分原因在里面吧。毕竟拿胡椒面当工资,这实在是高。60;62; 到了朱由检这里,九品官一年差不多也就拿十石粮食,不到二十两银子,以及一百八十贯近乎于废纸一张的宝钞。60;62; 虽然这工资并不高,但入了官场就和民籍完全不一样了啊,百姓有苦役,要交重税,当官的就不用吃这些苦了。有官不当,跑来这泰西做买卖,这家伙实在是有趣得很。60;62; 见朱由检这副模样,贾老板解释道:“在下并非是不想当官,只是觉得当今官场是一滩烂泥。在下不愿意在那滩泥里面打滚,把自己弄得一身脏。古人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助教官儿,也不是我终身养老之事。与其去奴颜婢膝地奉承上司,倒不如自己找个活路,落得个清闲自在。”60;62; “所以你就来这里做买卖?有意思。你家里有人经商?”60;62; “在家家中世代务农,没有商贾行第二百二十七章 公民,你被征召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