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给她最好的[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哐当……哐当……哐当……
nbsp绿皮火车在铁轨上不紧不慢的摇晃着,带着黄土高原的风尘,终于驶入了熙熙攘攘的魔都站,叶晨背着他那个半旧的帆布旅行包,随着人流走出车站。
nbsp扑面而来的是湿润,带着淡淡咸腥和黄浦江特有气息的空气,以及一种与贺家湾截然不同的属于大城市的喧嚣与活力。
nbsp高楼,车流,行色匆匆,穿着各异的人们,还有那无处不在,带着独特腔调的互语……这一切都让叶辰感到既陌生又熟悉。
nbsp说熟悉,是因为他在《城中之城》世界里,在这里生活了许久。说陌生则是因为这是70年代的魔都,与后世有着显着的不同。
nbsp叶晨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波澜,按照信上的地址,踏上了前往巨鹿路675号的公交车。
nbsp巨鹿路,两旁是高大的法国梧桐,枝叶在秋阳下筛下斑驳的光影号是一座颇有历史感的老式洋房,门口挂着刚刚擦拭一新,还带着油漆味的铜牌——“《魔都文艺》编辑部”。
nbsp这里没有想象中的戒备森严,反而透着一股紧张而期待,百废待兴的生机。叶晨在门房登记后,被一名年轻的编剧指引着,踏着咯吱作响的木质楼梯来到了2楼的主编办公室门口。
nbsp“钟主编,山西来的叶晨同志到了。”年轻编辑轻轻敲门通报。
nbsp“快请进!”一个中气十足,带着明显南方口音的声音立刻响起。
nbsp门被推开,叶晨踏步而入。
nbsp办公室不大,堆满了书籍、稿件和报刊,显得有些凌乱,却充满了浓郁的书卷气。
nbsp一张宽大的老式写字台,后面坐着一位头发花白,戴着深度黑框眼镜、面容清癯精神矍铄的老者。他穿着一件洗的发白的蓝色中身装,袖口磨的有些发亮,正是杂志社的主编钟望阳。
nbsp看到叶晨的瞬间,钟望阳明显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惊讶。他下意识地站起身,绕过书桌,快走了几步,迎了上来,上下打量眼前这个风尘仆仆,却眼神清亮的年轻人。
nbsp“你……就是叶晨同志?”钟望阳光的声音里,带着强烈的疑问和确认。
nbsp叶辰微微欠身,不卑不亢的自我介绍着,语气沉稳:
nbsp“是的,钟主编您好!我是来自山西柳河镇贺家湾公社的知青,叶晨!”
nbsp“哎呀!真是……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nbsp钟望阳终于确认了,忍不住发出一声由衷的惊叹,他伸出手,用力的握住了叶辰的手,那手劲很大,透着一股子激动,开口道:
nbsp“看稿子的时候,那笔力、那深度、那对社会和人性的洞察,我以为……以为至少是位饱经沧桑的中年同志!没想到,没想到你竟然如此年轻!简直不可思议!”
nbsp钟望阳的惊讶溢于言表,他拉着叶晨在旁边的旧沙发上坐下,亲自给他倒了一杯热茶,然后说道:
nbsp“快坐,快坐!一路辛苦了!怎么样?路上还顺利吗?魔都的天气还适应吧?”
nbsp“谢谢钟主编,路上很顺利,魔都给我的印象很好,很繁华。”叶辰接过茶杯,礼貌的回答道。
nbsp钟望阳坐回自己的位置,目光依旧在叶晨身上逡巡,不要穿过这年轻的外表,看到写出《少年犯》的那个深邃灵魂。最初的寒暄过后,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作品本身。
nbsp钟望阳主编从书桌那一摞厚厚的稿纸中,精准地抽出了《少年犯》的手稿,上面布满了各种颜色的批注和折痕,他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话匣子:
nbsp“小叶同志啊,你的这篇《少年犯》,我这几天看了不下十遍!每次看都有新的感触。
nbsp方刚那股子桀骜不驯的迷茫和脆弱,萧佛小聪明背后的义气闪光点,还有沈光明的沉默伤痛,暴连星的阴冷自私……真是把一群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少年给写活了!不是符号,不是脸谱,是真实复杂的人!
nbsp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冯志学!这个管教干部的形象,太有力量了!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审判者,他是真正俯下身子,理解引导,点燃希望的“燃灯者”!
nbsp你写他深夜找方刚谈话的那段,还有他对沈金明说出的那句“你首先是个有价值的人”,写的真是太好了!各种对改造工作的理解和呈现,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深刻意义!
nbsp还有你对这些孩子犯罪根源的挖掘,家庭、社会、教育、个人心理……丝丝入扣,鞭辟入里!更难能可贵的是,你没有沉溺于伤痕的展览和控诉,而是始终贯彻着一种信念,一种救赎的可能!光明的方向!
nbsp这种深度和高度,在当前的作品里太罕见了!八老说的对,这是真正的文学,是能推动社会思考的文学!”
nbsp叶晨坐在那里静静的听着这位资深的老编辑,热情洋溢、精准深刻的点评,心中也是感慨万千。能遇到这样一位真正懂作品、有胆识的伯乐,是他的幸运。他谦逊地回道:
nbsp“钟主编过誉了,我只是尝试着把我看到的、思考的,真实地写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不,这不是过誉!”
nbsp钟望阳目光灼灼的看着叶晨,对他纠正道:
nbsp“这是事实!你的眼界,你的思想深度,远远超出了你的年龄!小叶啊,你平时都读些什么书?怎么会有如此深刻的洞察?”
nbsp二人之间的话题由此延续展开,从伤痕文学的现状与未来,到世界文学思潮的涌动,叶晨谨慎地引用了些符合时代背景的见解。从社会转型期的阵痛,到青少年教育的困境,从文学的责任感到人性探索的边界……
nbsp两人竟像久别重逢的老友,越聊越投机,越聊越深入。钟望阳发现,这个来自黄土高原的年轻知青,言谈举止间,竟有一种超乎年龄的沉稳和开阔。
nbsp他不仅对《少年犯》的创作理念阐述的清晰透彻,对更广阔的文学、社会、历史议题,也常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既不激进冒进,也不保守僵化,显示出一种难得的成熟和睿智。
nbsp这种眼界和谈吐,绝非一个闭塞乡村的普通之星所能拥有,这让钟望阳在惊讶之余,更多了几分欣赏和佩服。
nbsp窗外的阳光从西窗斜射进来,在堆满稿件的书桌上拉出长长的影子。不知不觉间,两人竟畅谈了整整一个下午。茶水续了又续,烟灰缸里的烟t也堆满了,叶晨看得出来,这位中主编抽烟很凶。
nbsp直到夕阳的金辉染红了窗外的梧桐树梢,钟望阳才恍然惊觉时间的流逝。他一拍额头,带着歉意和未尽兴的遗憾,笑着说道:
nbsp“哎呀!你看我,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都忘了时间了!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小叶同志,跟你聊天,痛快!痛快!”
nbsp他走回到书桌旁,拉开了抽屉,从里面拿出了一个信封,又拿出了一张印着编辑部抬头的便签纸,刷刷写了几行字,然后连同信封一起递给叶晨。说道:
nbsp“小叶,这是给你安排的住宿地址,离编辑部不远,交通方便,条件还算干净。一日三餐,就在编辑部旁边的小食堂解决,我已经跟他们打过招呼了,你直接去吃就行,费用都记在编辑部账上!”
nbsp叶晨接过纸条和信封,看到纸条上写着一个招待所的名称和地址。中望阳接着指着那个信封,语气轻松,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关怀:
第三十八章 给她最好的[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