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9章 明君[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政之功。
nbsp比如说郫国公何稠,着成何氏工物一书,已得朝廷允准,明诏刊行天下。
nbsp郫国公何稠加光禄大夫,赐下的金银绸缎那都是小事,封赐三千户,荫子孙六人,郫国公之爵位可传三代,轻罪从免,重罪削两等。
nbsp也就是说何稠的直系子孙再没有死罪一说,当然了,你要是带兵冲进了宫廷,事败之后就另当别论。
nbsp其他的诸如欺男霸女,基本可以做到让朝廷无视了。
nbsp如此重赏,在开国功臣里面也是独一份。
nbsp何老头还没死呢,凭着一本何氏工物,大致上已经做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当然,要是他身有职位,人也年轻的话,赏赐一定不会如此之重。
nbsp也正是因为何稠已经致仕,人也年老体衰,赏赐再重,也不会有人说功无可加,赏无可赏。
nbsp而这也显示出了朝廷的一些风向问题,注重文事,鼓励学术,有着千金买骨的意味。
nbsp当然了,何氏工物一书可不算什么骨头,只一颁行,立即便成为了国子监,以及各处书院的必备读物。
nbsp照着朝廷这个架势,今后天下工匠必定都要拜读一下,何稠被奉为工匠祖师,可能就是早晚的事情了。
nbsp何稠自己比较争气,李破也在努力兑现着当初许下的诺言,可谓是各得其所。
nbsp而且何稠的功绩还远不止于此。
nbsp就说棉花一事吧,何稠已经在府中种了两茬,总结出来的经验十分宝贵,已是在司农寺记档。
nbsp今年各处试种的消息不断传来,凉州和灵州等地据说长势不错,关西,晋地这些地方也还成。
nbsp这种作物并不娇贵,哪都能生养,就是产量和质量上不太确定而已,以当世的手段,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什么改良,选个合适的地方种植即可。
nbsp有着朝廷的关注,进展就快,试种的地点分布很广,估计过两年就能大面积进行种植了。
nbsp而且司农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种子和果实,匠作监也参与了进来,经过一番制作,已经弄出了些织物样品。
nbsp李破忍不住又比划了几下,要他们把东西制成棉絮,添进衣物当中,看看御寒效果如何,如果可行的话,近两年就要大批制作冬衣,先给驻守在北方的各部军旅换装。
nbsp这事倒是急不来,用个两三年的时间算正常,年头再多就说明成本还没有降下来而已。
nbsp棉布和棉絮,无疑是将来中原王朝的两大利器,李破对此非常关注,相信过不了多久,便会有所成果了。
nbsp............
nbsp总的来说,今年加官进爵的人不少,考功名单一长串,大部分不会在大朝会上刻意提起,只要在朝会上被提起姓名的,那定是身有殊功无疑。
nbsp大朝会过后,朝廷的各个衙门也就准备着歇衙了,迎接大唐开国之后的第五个年关,还有就是正月十五的上元佳节。
nbsp不用说了,上元佳节只会一年比一年热闹,不然怎能体现出国家蒸蒸日上的愿景?
nbsp值此之时,程知节和侯君集的传信终于经凉州送到了长安......
喜欢。
第1419章 明君[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