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2章:科学和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地位之外,在生活上,他们比寻常人要好上不止一个档次。

    享受这样的待遇,就要承担必要的责任,帝国的发展不能只是依靠军队的强大,官员的地方执政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香皂等生活洗浴用品的普及,对卫生管理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对整体的居民幸福感有极大的影响。

    化工业的发展,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而同时也因为卫生建设工程的进行,促使很多的行业都蓬勃的发展。

    其中水利建设工程算是规模最为宏大,产生就业岗位最多的一个行业。

    毕竟,给整个大明帝国建立地下水利通道,这是一项涉及资金数目十分巨大的工程,仅仅是整个北直隶的建设,初步估计不少于一千二百万银元的消耗。

    这种水利系统属于国家基础建设,严格上了来讲是不能产生收益的,虽然可以通过居民使用获得一部分公共管理费,但至少前期的投入,都是需要朝廷一力承担的。

    换做是之前的大明皇朝,绝对是无法承担这么一项巨大的工程的,毕竟天启七年朱由检刚即位的时候,辽东之地的军饷还欠着,哪里有钱来修建下水道和厕所。

    但,现在的大明帝国可是非常有钱的。

    其一,大明帝国在这两年通过萧升从现代运送了很多白银过来。

    第二,对本世界之内的白银和黄金产地,进行了探查和开采,使得开采量极大的提升。

    还有就是,对扶桑征服之后,获得的银矿和财富,都是为大明帝国直接输送货币的。

    然后,煌夏商会通过发行煌夏银钞,从大明帝国的百姓和其它国家之中获取了丰富的白银涌入国内。

    各大工厂的开办以及铁路运营等等,都给国库带来了很大的收益。

    银行当然是最赚钱的,一枚银元价值一两银子,但实际上,制作一枚银元的花费远比一两银子要少。

    在崇祯三年的年度报告之中,整个崇祯二年,大明帝国的税收,包括盐税,农业税和商业税还有海关税等,总数达到了七千四百万银元。

    当然,花费也是巨大的,无论是铁路建设还是公路建设,造船厂还是造战舰,花钱如流水。

    除了税收,银行的收入也是大头,直接获利达到了四千万银元。

    而朝廷直属的一些营利性单位,比如皇明医院等地方,获利也不少,总数达到了一千四百万银元。

    这其中,九成以上的收入都是花出去了,最后的财政汇总,就剩下了八百多万枚银元而已。

    但是,作为户部尚书的毕自严一点都不慌,尽管朱由检颁布了那么一个耗费巨大的工程,他也是丝毫不慌。

    倒不是说他还有其它存款,而是他知道,花钱越多,赚钱才越多。

    有些钱是很有必要去花的,比如水利工程的建设。

    工人们赚到钱了,总归是要花出来购买东西的,现在大部分的赚钱的项目,不是被煌夏商会和大明帝国共同经营,就是被朝廷直接垄断,每一天国库之中银元增长的速度都在加快。

    不只是国内的经营,从东南亚,美洲等地运进来的白银和其它矿产,都是属于国家财富的一部分。

    大明帝国不会缺钱发展,真要是国库吃紧了,就向煌夏银行借贷一部分呗,反正琉璃侯是不缺钱的

    众所周知,大明帝国就算是破产了,琉璃侯依旧是有钱的。

    现在的琉璃侯萧升和大明皇帝朱由检一起都被神话了,后者不用说,作为大明帝国中兴之主,先灭漠南蒙古,又平满清,再征瓦剌,使得大明帝国再次站起来。

    而前者,那就是津津乐道的对象了。

    绝对富有的煌夏商会总会长,大明帝国科学之启蒙教父,致力于做慈善事业的真正大好人。

    前两个称号,是萧升早就有的。

    最后的那个称号,则是崇祯三年的下半年才出现的。

    因为在这一年,他建立起来了大明帝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院,照顾那些孤寡老人。

    之前萧升虽然也收留这些人,但那还是以仆人的名义去招人的,他们也自始至终认为自己就是仆人。

    那个时候的他不能用做慈善的方式去照顾那些孤寡老人,因为他没有能力去面对后果。

    而现在他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足够的财富,应该为这个国家的那些不幸的人去做些什么。

    对于每一个大明帝国的人,他都抱有足够的仁慈之心。

    而对于那些非大明帝国的人,他自然不会去管。

    对那些非大明帝国的人,怜悯也是有的,但仅限于此。

    因为他们或者他们的后代随时都有可能成为大明帝国的敌人,对待敌人,他不会手软的。

    第一所大明帝国福利院于崇祯三年四月份建立在京师南郊,接收五百名老人以及三百名孤儿。

    老人养到他们离世,孤儿则是养到成年。

    一概费用,全部都是由煌夏商会一力承当。

    这几百个人,养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对煌夏商会来说完全没有什么压力。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到五月份,京师一地,就建立了五座福利院。

    六月份和七月份,整个北直隶,计划在建的和已经建成的福利院总数达到了五十个。

    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某些小分会的利润总和了。

    不过,对于整个煌夏商会来说,仍然是没有什么压力。

    直到福利院建设计划规划到了整个北方地区,煌夏商会的其它负责人想要找萧升谈一谈了。

    萧升答应了他们,来了一次关于福利院问题的严肃谈判。

    最后,萧升和他们达成了一个协议。

    主要是两条,第一是建立一个“煌夏慈善基金会”,专门管理和监督慈善事业的进行。

    第二个就是基金会每个月投入的慈善金额总数,不能大于商会利润总额的一半。

    这已经不少了。

    换作哪个大型的基业,会拿出一半的利润来做慈善?

    尤其是,做慈善就是为了做慈善呢!?

第252章:科学和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