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天纵英才麒麟儿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兴屯垦[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是得益于屯田之策!”

    “将军所言甚是!”杨仪肯定道。“曹操的屯田之法,便是将土地分与收纳的无地流民,获取土地后,由流民耕作。如用官牛的,其收获官六民四;用私牛的,对半分。”

    “哦?屯田的官府收益竟然如此高,高达六成,这么高的税赋,百姓还愿意参与屯田么?本将军读书时,知道我大汉文帝、景帝的税赋是十五税一。税赋最轻的时候,还一度达到过三十税一。”

    杨仪笑着摇了摇头道:

    “看来将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虽然汉初实行十五税一,可这仅仅只是田赋,除了田赋外,我大汉还有按人头收税的丁税,除了丁税外,还有徭役,徭役也可以折为钱粮抵扣。”

    “丁税和徭役加起来,百姓所产,约有七成被官府收走,如果百姓是无地之人,还需要租他人的地耕种,则一年的产出,约有八九成被收走,所余者不过一两成而已。”

    姜维闻言大吃一惊,怪不得东汉会爆发黄巾之乱,原来汉末百姓头上的税赋竟然如此之重,近乎于盘剥了农民的一切。

    姜维有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感慨,于是对杨仪说道:

    “如此说来,按照杨长史的说法,我军如果参照曹操的屯田之策,对于无地的流民或者降卒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正是如此!”杨仪肯定地回答道。

    “但是我麾下凉州铁骑,以及归顺的羌人、匈奴人,很多本将军并不将他们视为俘虏,想要将他们与麾下汉人一视同仁,不知杨长史有何妙计,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呢?”

    杨仪想了想道:“将军仁厚,将归降之人视如己出,则可以建立军籍和民籍制度,民籍则按曹操之法屯田;凡有军籍者,在分给土地后,降低他们的税赋,如用官牛的,其收获官民对半分;用私牛的,官四民六。如此即可!”

    姜维想了想,对杨仪的政策做了一点小修改。

    “凡有军籍者,如用官牛的,其收获官四民六;用私牛的,官三民七,且参与屯田者,不再额外收取丁税,不额外摊派徭役,凡需动用民夫者,需支付工钱,具体有劳杨长史拟一个章程出来。”

    杨仪闻言,赶紧正色起身,对姜维鞠了一个长躬,严肃地说道:

    “将军果然不愧为诸葛武侯的嫡传弟子,与丞相一般宅心仁厚,善待百姓、优养士卒,按将军的屯田之法,相信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兰州和银川,参与屯田,也可在乱世之中,给芸芸众人一处安息之所,下官代将士和百姓给将军鞠一躬。”

    姜维赶紧将杨仪扶起来,对杨仪说道:

    “杨长史请起,我凉州刺史府立足未稳,接下来还有很多大仗恶仗要打,中兴大汉不仅仅是恩师的梦想,也是我生平夙愿,希望杨长史能够在凉州尽展其才,为我凉州,为我大汉建设出一片殷实的粮仓。”

    杨仪再次躬身拱手,对姜维道:“下官必将倾尽全力,为将军打造出一片塞上江南来。”

    很快,杨仪便带领着凉州刺史府的官员们,开始了划分土地的工作,姜维也成功兑现了承诺,让追随自己的所有人都获得了一片土地。

    然而此刻的姜维也不敢轻易地放自己的部下回乡务农,一来有许多的俘虏兵可用,二来秋收马上要到了,姜维也惦记上了凉州的麦子。

    听马岱说,武威这片茫茫戈壁滩上的大绿洲,种植了大量的小麦,算算日子,也该到了收获的季节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兴屯垦[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