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到唐朝当国公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七十一章 介绍相亲[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有没有机会殷元哪里知道,甚至他都不知道李治的泪水到底有几分真情,几分虚情假意。至少可以知道的是,如果谁要是去伤害李恪,殷元这里一定会是一个巨大的麻烦。

    所以,也许李治心里很清楚,自己的先生并不忠于自己,一如当年他不忠于李世民,他只是忠于自己的内心,如果他能做大唐的官,他还会忠于大唐的百姓。清明的君主总是把为天下黎明百姓挂在嘴边,但是实际上他们更加喜欢能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人。殷元对于自己对李治的教育并没有信心,因为人心最经不起名利的考验,帝王的心,也经不住权力的诱惑。所以,能够威胁到他的权力,那就已经是一种错误了。

    民部的事情殷元从来没有碰过,很多人都在等着看殷元的笑话,然而好像没有人找出过什么纰漏。而且,殷元还开始大展手脚了。

    唐代的羁縻制度,在当时提出来的时候一定是一种稳妥可行的办法,这一点值得肯定。这或许不是最好的办法,但一定有他的道理在里面。

    于是,殷元又开始对羁縻制度动手,开始向李治进言,开始改革。如果效仿改土归流的话,无疑在这个时代并不怎么好用,稍有不慎就会继续发生战乱。所以,不能玩火自焚。

    废除世袭的权力,无疑是一件毁人家前途的事情。而且,对于西南少数民族来说,他们的确是愚昧。愚昧并不能说明他们性格彪悍喜欢造反,但是也说明,他们容易被骗,容易在煽动之下放下锄头拿起刀剑。

    唐廷对西南土司的控制力度极为有限,而且西南交通不便,文化差异也很大。所以贸然改革,必受其乱。为此,殷元加快了文化的融合,也开始寻求西南的交通建设方案。这,无疑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殷元做不了主甚至李治也做不了主。

    长孙无忌的反驳也很有力,那就是朝廷无力施展殷元这个看起来十分宏伟的计划。这话说的,殷元觉得一点都没有错。

    大唐在安置少数民族上,很多时候保留了少数民族的风俗,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这是一种相对来说缓和的办法。就像当年对于东突厥的安置,当年让他们进长城来种地看起来是一个很不错的计划,但是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所以,反驳殷元,好像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前面没有成功的例子,失败的例子反而过去了并没有多少年,大家可以说是记忆犹新。

    殷元当然头脑还没有糊涂,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但是他却并不认为大唐没有能力去做这件事。事实上,社会的变革已经超出了历史的认知范围,所以,很大程度上,大唐要继续发展,需要更多的人口,更大的耕地面积,更大的工业原料和工人。不能寄希望于几十年后人口自然生长,所以只能将大唐这片国土,更深层次的进行开发。

    殷元的这个想法,从一开始被认为会胎死腹中,可是过了两年之后,殷元将辽东战争的俘虏和大唐几乎所有的罪徒全部迁移,组织商贾和一群工匠,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西南大开发。

    引进商人的资金,殷元直接开发了西南的矿产,并且在商人的推动下,西南的交通建设,也开始进一步加强。

    通过租庸制度,西南的耕地也开始大量的开发,简单来说就是商人从土司那里租下耕地,然后雇佣人力,使用中原最先进的生产手段,开发耕地。所得的粮食,由土司向朝廷缴纳税负,然后商人和土司分了就是。

    西南的开发,成为了大唐立国以来最大的工程,这时候的殷元,已经变成了一个历史的推动者。

    尽管,这样的政策之下少不了有人骚乱,但是殷元的钢腕之下,西南的人,只能闭上嘴。因为,殷元说杀是真的杀,而且就算是不杀,也会有一堆的理由等着折腾。比如,殷元把人家土司比作诸侯,为保诸侯的忠心,为了推动西南的发展,让土司的儿子通通都到长安的国子监来学习。而且,殷元还真的准备了建设这么一座专门的学校。

第八百七十一章 介绍相亲[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