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到唐朝当国公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三十七章 灵堂上的吹捧[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在两天之后一命呜呼,李世民素服举哀,命魏王李泰率百官送葬,还追封了吏部尚书,赠谥号“懿”。

    毕竟王?是魏王的老师,所以这率百官送葬的事情实在是没有一点的毛病,且让人觉得魏王真是尊师重道啊!

    可是,没完没了的折腾就有点过分了,还没到下葬的日子,指挥百官去守灵,这就有点不那么让人能够接受了。魏王始终在王府,那哀悼的劲儿,真叫人感动。

    殷元被大半夜的弄了过去,火气不是一般的大,路上但凡是碰着了人,基本上不会说什么话。于是到了王家正好碰上了火气同样很大的李恪。

    两个人对视了一眼,然后都低下了头,很快又抬起了头,殷元道:“吃了吗?”

    李恪道:“吃的是火锅,家里吃的,这几个时辰过来,居然还顶得住。可见肉食吃得太多,确实难以消化。”

    殷元深以为然道:“你一天无所事事的,确实是吃的太好了。你应该少吃一点,吃差一点,毕竟这世上还有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而且这其中就包括一些为大唐天下兢兢业业的大臣。”

    李恪连连的点头,而后就像是大街上的三八婆一样凑过来道:“听说了吗,一位郡公身后并无余财可用,丧事从简又难以令陛下安心,还是魏王宅心仁厚,给了自家钱财花费。”

    殷元点着头道:“你我当勉励啊!”说完从袍袖里面掏出两块芋头来。

    李恪见状,不懂声色的拿过去,往袍袖里面一扔道:“简朴是没有错的,吃肉太多了,我能守到天亮,免得浪费食物。”

    殷元点了点头,继续往里面走,有些来的下级官吏们,认识殷元的看见他就躲着。刚才殷元进来的时候一句话都没说,可见这厮容易生事。

    殷元走到停灵的灵堂里头,突然一声高呼,一副茫然无措的样子在那里道:“呜呼哀哉,王公果已西去邪?”

    如此惊呼两遍,旁边的人被感染,突然哭声迭起。尤其是,王崇基和王敬直哥俩,但是到底真情假意已不可妄自揣测,毕竟以后就是没爹的孩子了呀!

    王敬直乃是南平公主驸马,爵位是南城县男,而且不是嫡长子,这王?的家业他就别想了,都是王崇基的。

    看王崇基的妻子哭的更是梨花带雨,再看看南平公主连人都不在,就看得出来这做驸马的确实是挺跌份的。

    殷元调动氛围的本事还是很不错的,这么一搞,在外面偷吃芋头的李恪都惊动了,擦了擦嘴跑过去,就看见殷元跪在那里,高呼道:“王公少有所成,然受人所累,隐于终南,采薇饮露,不坠青云之志,身居陋室,往来皆高士,与人无嫉。仕唐以来,忠心国事,刚柔相济,屡屡直谏君王,为君王所重,实乃大唐肱骨。今闻公猝逝,念昔同殿之情,谆谆善诱,音犹在耳。悲乎,大唐痛失良臣,吾痛失师友。呜呼哀哉,大唐盛世倚公忠志,吾辈当承公之志,以躯献唐人之治也!公乃人间高士,盖天君少能臣而唤君乎!”

    此时气氛达到了高潮,哭声和叹气的声音填满了整个的灵堂,而李恪却盯着殷元,感觉好像殷元已经无耻到了极点,所以才能说出这么多肉麻的事情来!

    李泰匆匆而来,握住殷元的手,眼泪点点,动情的道:“郧国公说得好啊,您对先师的怀念,孤王感同身受。”说着就拎起衣袖来擦眼泪,那个场景,实在是有点感人。

    但是,恐怕别人的场子上殷元出风头,不是个什么好事。主要是斯人已逝,在他的灵堂上搞这一出,确实好像有点不太好。殷元已经无意继续胡扯了,于是道:“哎,国失栋梁,吾辈当勉励之啊!”

    殷元说完之后,不敢再和李泰站在那里了,于是向家属们致意之后,退出了灵堂。怎么说呢,效果还不错,家属一个劲的和殷元攀谈,搞得殷元都有点与之同悲了。

    这时候,李恪迎上了殷元,一本正经的道:“振聋发聩,你可以当挽郎。”

    殷元道:“也没什么,就是这大半夜的给我叫起来,我这起床气,很大呀!”

    李恪感受到了殷元好大的怨气,于是道:“忍耐着点,毕竟王公,确实是国之栋梁,你还是没有说错的。”

    这一点,殷元但是很同意。

    大半夜有的吃也是一件好事,这里好像没有准备什么宵夜,这就显得殷元很有远见了。

    不一会,殷元和李恪两个人就顺利的从人群里渗透到了最外面的角落里,好像所有人都没注意,他俩到底什么时候跑过去的。

第七百三十七章 灵堂上的吹捧[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