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遭遇截杀[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殷元的路线并不复杂,那就是绕着顺、佑、化、长四个都督府以及定襄都督府、云中都督府都走一圈。所到之处颁布法令,借巡狩之名,查察民情,再定大计。所谓大计,就是战马的事情。
投降的突厥人毕竟还是突厥人,曾经和大唐子民刀兵相向的人。但是在殷元看来,这些投降的突厥人却是唐朝和西突厥、薛延坨部的天然缓冲带。如果没有他们,殷元就要直面一直关系紧张的敌国,那时候通商的事也会更加的难办。
殷元的第一站是代州,代州都督张弼是李大亮的救命恩人,本来是李密部将,见到俘虏李大亮之后英雄惜英雄,于是放了他,这才有了后来的大唐名将李大亮。
李大亮是个知恩图报之人,他向李世民请求,将自己的功劳和爵位都赏赐给张弼。李世民感动之下,张弼才逐渐得到重用。
代州是个重镇,总管着代、蔚、沂、顺、朔、云六州。这就意味着,李世民还算是很信任这个降将的。毕竟是千古一帝,看来驾驭人的本事真不是盖的。
历任代州都督的有张公瑾、张俭之流,算是有能耐的官员。能够在这种地方治理好百姓,的确是很大的本事了。作为一个封疆大吏,殷元还自问未必有这个本事呢!
进入代州境内,各色人种混杂,突厥人和汉人是主流,但也免不了一些其他的种族。经过大唐人的治理,这里已经有了很多的农田。
汉人以耕种为生,所以更加注重农垦而不是放牧。所以好像教会投降的突厥人种地,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而且,移风易俗也是征服外族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殷元对于大唐的这种做法表示佩服,毕竟是大唐,兼容并包,无所不容,文化自信很强,属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文化输出大国。
李恪坐在马上看着一群突厥人,突然笑道:“想当年的突利、颉利可汗都是何等英雄,从草原上起兵一路腥风血雨,杀至长安外。如今突厥臣服,大唐之盛,无人可挡啊!”
殷元觉得李家人还都挺会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这封建社会,给国家贴金,也就等于给统治者贴金了。但是殷元更加希望统治者的目光能够长远一些,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国家的不足,这样才能够继续前行,缔造更强大、伟大的国家。
殷元道:“我要是你我就一句话都不说,难道你没有看到这一路走来,田地荒芜仍然很多,而且离开牧场的百姓根本不懂经营田地,甚至有些人懒得动弹。你觉得,这是好事么?”
李恪一愣道:“这当然不是什么好事,但是我想总有一天,大唐会改变他们,让他们变得和我们中原的汉人一样。”
殷元道:“别想那么远,就想想当前吧!颉利刚刚被灭的时候,有草原部落来投大唐。大家都高兴,可有没有人想过,这些投降的人会不会有一天思念故国,思念自己从小长大的草原和牛羊。于是,他就跑了,跑到周围的其他国家去陪伴他的牧场和牛羊。到时候,有些人就高兴了,大唐却有点养虎为患了。”
李恪看着殷元道:“你的意思是,大唐本来就不应该留下他们吗?”
殷元道:“国强而民附,如果有人背离你,可能是国还不够强。至少在你我目光所及之处,这里也有疾苦,还有他们眼中的欲望。”
李恪一愣神道:“欲望,难道他们还想造反?”
殷元腹诽道:“真是拿天下当你们李家的了,是不是感觉所有人都要造反?”
殷元耐下心来道:“欲望就是欲望,未必是帝王欲。你不要谈欲色变,人还是要正视自己的欲望的。我所看到他们的欲望,是对家的渴望。说句实话,大唐人并没有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家。也许,在武力的威慑下他们还不好乱来,而大唐人的善意早晚会给他们一个安稳平静、富足的家。但是很可惜,我大唐还没有做到这一点。”
李恪总感觉殷元不喜欢权力,甚至不喜欢权贵之人,那么他到底喜欢什么,为大唐做这么多事情,他到底图什么?
其实,古人总是把忠君和报国混为一谈,但其实上,忠君的未必爱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名臣他们爱国,但是未必和君主有多亲近。殷元只是被逼无奈的去讨好李世民,其实他更愿意踏踏实实的做事。人过两世,仍不可空过,上天给了他机会,一定要把握的住才是。
第三百二十七章 遭遇截杀[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