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到唐朝当国公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九章 借贷之议[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长乐公主大概觉得,这世上能够让殷元拜服的人本就不多,能够让殷元乖乖的说自己受教的人也不多。所以莞尔一笑道:“只怕是我太大胆了,大唐敢教育你郧国公的人不多。”

    殷元的确是以聪明著称于世,可是要说他不听别人教训,那这话可有些偏颇。殷元并不是一个不听别人劝告的人,相反他听过很多人的教诲。是这些人教会了他如何在大唐生存,如何在大唐成为一个生的有意义的人。

    殷元笑道:“公主误会微臣了,微臣并不是一个不听别人劝告的人。只不过,平日里公主听到的,都是我怎么和别人作对。可是实际上,我有很多的长辈,我也经常听他们的教训。”

    长乐公主点了点头道:“这是好事。”

    房玄龄复相之后,很多事情都会和房玄龄有关。而房玄龄嘴上没说什么,实际上却给了殷元很多方便,让殷元的办事效率又快了不少。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并没有减少,首先有很多事情都是从来没有面对过的,所以自殷元上下没有人能够找出一个可以借鉴的例子。

    李大亮结束对关中各处工程的巡查之后,给殷元带来的除了好消息之外,还有就是工程结束之后,这些工人的安排问题。殷元当然知道国家的工程不可能永远都有,这些百姓离开了工程之后,生活依旧难以为继。

    李大亮每到一处必定会看看有无荒地可以开垦,但是总是有这样过那样的问题。何况关中人口稠密,本来就耕地有限。

    殷元意识到工程不是工业,难以使那些人彻底解决贫困。但是这个问题,似乎并不是他应该考虑的。

    李大亮的考虑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殷元不仅管不了那么宽,而且还想不出什么办法来。这年头的工业,本来是很难发展的。

    听完李大亮的说法,殷元又想起房玄龄对自己说过的话,摊子不能铺的太大,不然容易收不了场。涉及这么多的贫困人口,朝廷总不能就这么养着吧!

    李恪看着李大亮,隔了半晌才道:“李将军,我看你应该去民部,那时候你操这份心就算是操对了。”

    李大亮道:“殿下有所不知啊,如今大唐还有啃食树皮的人,这难道还不够悲惨吗?”

    李恪道:“可是这真的不是我们能够管得了的问题,虽然我们决定用三年的时间推行,在大唐境内大建特建。但是你应该知道,谁都不可能在同一个地方建设很多工程。”

    李大亮知道李恪说的是实际情况,只能无奈的点了点头。

    殷元一副沉思的样子,让争论的两人也停了下来,看着他。

    殷元看了看二人道:“二位知道,如何才能使一个国家富起来吗?”

    李恪道:“多产粮食,丝绸,使货物流通,还有就是挣他国的钱。”

    李大亮点头道:“不外乎这几个了。”

第二百七十九章 借贷之议[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