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制举收尾[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通览十篇《平边策》,最受刘承?钟意的,当然是王朴与王溥所作。其余八篇,大抵就是用来衬托这二者的,基本都是些老生常谈,养生民,立君德,修甲兵云云。
倒不是大汉朝的文人们都只有这点“见识”,只是刘承?出的题太大,又是殿试,如此回答够稳,让人挑不出大错。这可是关乎前程与给天子印象的大事,若无过人的才情、见识与韬略,还是少出什么惊人言论。
王朴的策文,几不出刘承?意外,论调很清晰,先难后北,先易后难。不过,有所变化的是,他此番将南限定于“淮南”,北止于“燕山”。与赵宋南平诸国,北灭北汉的南北战略相比,大概只有个形似了。
并且,王朴还强调了一点,三年之内,不得动兵。说了不少,总结来讲,就是建议好好种田。
大概是珠玉在前,抑或是受固有印象的影响,王溥所作之文,总觉弱了一筹,明显是心理作用。刨去那些议论性的辞藻,王溥所书,于刘承?而言,未太多新奇之处,倒也指出了一条清晰的战略路线。
北守契丹,东南取淮南,西复秦凤,再行出兵北上,收复燕云,而后发兵南下,削平南面诸国,再行北伐,师出岭北,消灭契丹。
先南后西,北而转南,再行向北。蓝图远大,壮志可嘉,也有一定可操作性,还是很受刘承?中意的。不过,相较于远见,刘承?更加在意于当下,而王朴对于近景,描述得也更加清楚,更得其心。
权衡之下,刘承?还是点了王朴的状元。当然在刘承?眼里,设当状元,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值得重用的人才,点王朴,就当冲着其年龄,给个安慰奖。
当廷训了一番话,对那些“老老少少”的应考士子进行了一番激励之后,殿试方才宣告结束。此次参考的人,年龄跨度尤其大,应考者,似王朴,已然四十二岁,最年轻的,才二十出头。
“除王朴、王溥外,及第的士子,据其所长,尽数分与三司六部及御史,从副职吏任起,填补诸衙空缺!”日?i之时,刘承?召集诸宰及大臣,对及第士子的安排作垂训:“杨卿既判吏部,此事就交由你主管,嗯,冯卿德高望重,又有识人之名,可为辅!”
“是!”杨?未应,冯道则主动地应道。
杨?在下,有些意外地看了刘承?一眼,天子对制考士子的看重,已是人人皆知,但是对其安置,竟然会交给他,他自己都有些不相信。
注意着刘承?的目光,只见平静如一汪清水,看不出什么来。不过,不管刘承?存着什么样的心思,呆了一下,还是以一副从容的姿态,应下。
刘承?倒没有特别复杂的心思,只是觉得,在杨?还能做事的时候,让他做就是。杨?这个人,最让刘承?难以忍受的就是傲上而欺下,但此人的办事能力,刘承?倒没怎么怀疑过。
至于其趁机邀买人心、图谋不轨之类的,如今的刘承?,可不那么顾忌。杨?此前在朝里朝外提拔了那么多亲故,却也尽数在刘承?控制之内,而倘若他真有什么逾矩之行为,正好落以口实。
“所有及第士人,以半载为限,依其办事能力,进行考核升贬。告诉那些士子
第109章 制举收尾[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