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农家福宝:庶子爹爹考科举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5章 君心归正,仁义自生[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sp;   翁婿俩一前一后进了考场。

    第二场考论一道,诏诰表内任选一道,判语五条。

    判语是默写题,这个没什么难度,薛崇德把《律书》背得烂熟,找实抄就好了。

    诏诰表三种格式,表最简单,诏、诰的格式规定得更严,也容易犯忌讳,薛崇德毫不意外的选择了表。

    换了李冉,或许会选择最难的诏,因为这是一道送分题。

    官宦子弟少有不懂诏,诰格式的,一般选择这个题的,大多背景都相当厚实,考官在判卷的时候会酌情选录。

    论就比较麻烦了。

    这道题就是李冉曾经提到过的,“史有暴君,闻钦天监星象,国有三年大丧,乃用何法化解?”

    薛崇德轻叹一声,在草稿纸上写下,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能恪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在位的小人,不值得去指责,他们的政事不值得去非议,只有大仁大德的人才能纠正国君。

    国君仁爱,则百姓仁爱,国君好道义,则百姓好道义,国君正直,则百姓正直,只要有一个正直的国君,那这个国家就安定了。

    薛崇德没说,杀死皇后,就没事儿了,而是劝导皇上仁慈爱民。

    这么回答,不能说是正确答案,但至少是挑不出毛病来。

    他接着写道,程子曰:“天下之治乱,系乎人君之仁与不仁耳。”

    写完又觉得不对,这不是等于在骂皇上不够仁义吗?

    他把这句又删掉,重新写了一句,“天下无心外之治,人臣之正,君惟求诸心而已矣。”

    然后又加了一句“君心归正,仁义自生。”

    数了数才91个字,肯定不够考官看的。

    薛崇德搅尽脑汁,眼看着太阳一点点的往西移,这道题还差几百字。

    着急!

    薛崇德的脑门上冒了一脑门子的汗。

    有小吏在外面卖热水和吃食,他头也没抬,只想着怎么凑够600字。

    在纸上写了删,删了写,很快一张稿纸就写满了。

    写完感觉很不好,又换了一张稿纸重新写。

    好容易写到申时,拼拼凑凑的,算是把600字给写够了。

    最后一篇表就好写多了,该顶格的顶格,该另起一行的另起一行,就可以了,只要格式没问题,基本上就是照着原文抄一遍。

    这个格式是万万不能写错的,否则就是对天子不敬,文章写的再好也没用。

    他字字斟酌,还是有一两个字忘了换行,只能重新写。

    等到这篇表写完,天也黑了,卷子是来不及抄录了,只能等到第二天再抄写。

    此时,他一天没吃饭,饿得肚子咕咕直叫。

    好在是带了奶酪和肉干,他要了一盆炭火和一壶热水,把暖壶里的热水换上,就火烤热了肉干抹上奶酪吃。

    另一边的李冉早就答完了题,他没见到薛崇德交卷,于是把自己的卷子收起来,胡乱吃了一点东西,就把写字的木板放下,铺上狐裘,蜷着腿睡觉。

    而李昊那边就糟了大糕了,他本来就被李冉气了一通,拿到考题后,还没来得及做,就遇上一个奇葩的考生拉肚子,还没进茅厕,就喷了一裤子。

    李昊脑子里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这题该怎么回答了。

    他绝望的捶着自己的头,没等天黑就交了卷。

    李昊知道自己这次完了,第三场就算能考好,也上不了榜。

第155章 君心归正,仁义自生[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