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破局永昌三九[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海运大开的第十五年,泉州港热闹得有些喧嚣。
nbsp当阳光漫过防波堤时,有二三十艘挂着不同旗号的商船已在港外列队,波斯的三角帆染着漂亮的金红色,而爪哇的船身上点缀着漂亮的贝壳,就连北地的沙国人,也学着前人竖起了写着大靖友好的木牌。
nbsp码头力夫扛着香料、象牙、西洋镜穿梭,银号伙计则用戥子称着一锭锭的马蹄银,叮叮当当的碰撞声混着各国商人的吆喝声,比菜市场还要热闹。
nbsp户部的账册,在这十五年间里厚了十倍还不止,沿海地区的地方大员,每季度递上的洋税清册上都能看到税银数字以惊人的幅度向上攀升着,从最初的每年一百万两白银,到如今单月就能入库五十万两。
nbsp这些银子,全都化作了大靖镇守疆土的火炮,全国各地的粮仓也慢慢被填满,西南、西北两地修缮了善于通行的驿道,甚至就连京城护城河边的柳树,都比往年栽得更密了些。
nbsp徐景行斜倚在紫宸殿偏殿的软榻上,看着墙上挂的海疆图再一次因船队回归而发生变化,心中尤为满意,他虽不想殖民他国,但若是他国主动申请大靖的庇佑,他也不会拒绝。
nbsp这十五年里,在他的努力下大靖水师的楼船从一开始的漕船到现在有正经的三百余艘战船,兵部尚书前不久新递上来的奏折里写的是暹罗、安南皆遣使献宝称臣的大好消息,甚至南直隶的农户能用一匹棉布换一大桶来自南洋的蔗糖,给孩子们甜嘴。
nbsp民间百姓们早已忘了海禁二字怎么写,泉州的渔户边打渔边做船商,日子过得有津有味,江南两地的绣娘绣的作品全被高价卖去了西洋,连往日里大骂海寇如狼的一群老顽固们,如今也能在茶馆里摇头晃脑地讲海纳百川,方为大国的话语。
nbsp甚至沿海地区街头巷尾的孩童唱起了新编的童谣:靖天子,开海疆,东海捞得白银两,南洋换回胡椒香,阿爹笑,阿娘忙,娃娃兜里响叮当……
nbsp到了永昌三十五年,新春伊始,泉州港就响起了商船启航的号角声,港外千帆竞发,桅杆如林,而佛郎机的三桅巨舰也在此刻缓缓驶入港内,甲板上的红毛商人捧着镶宝石的航海钟,恭敬的递给市舶司官员,南洋的香料船卸下一筐筐在大靖还算珍惜的胡椒、丁香,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来自异域的辛香味。
nbsp远在京城里的已经年老并荣升为内阁首辅的户部尚书阮知节,不顾此时正是正月,捧着最新得奏报,声音激动到发颤的进宫觐见徐景行。
nbsp“陛下,去岁海税实收九百二十万两,南洋稻米输入北方,粮价已跌至永昌三年的五成!”
nbsp徐景行此刻正在御花园赏花放空自己,闻言,轻声开口道:“来人,传旨下去,减今明两年两成农赋。”
nbsp既然国库充盈不需要为国家运转而担忧,徐景行立马想到给大靖百姓福利,他当年之所以没有放弃这个任务,就是想让大靖百姓免手兵戈战乱得以安居乐业,如今,他终于做到了。
&nbs
第339章 破局永昌三九[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