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快穿:是男二又怎样?照不走剧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0章 破局永昌廿九[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徐景行特开恩科并在传统的经义基础上增设实务三科的圣旨一经发出,便震惊天下。

    nbsp这圣旨中特别注明,凡身家清白者,无论出身,只要年满十五,擅算学、工学甚至农学,均可由地方官举荐或自行报名,经初试后赴京参加殿试。

    nbsp此诏一出,立刻引发轩然大波,清流党领袖也就是新任的礼部尚书在朝堂上叩首力谏道:“陛下,孔孟之道乃是治国根本,算学、工学皆为奇技淫巧,若以此取士,恐坏我大靖文脉!”

    nbsp徐景行却是不这么觉得,算学科,他预备考商税核算、田亩丈量、国库记账之法,工学科,考水利修缮、器物制造、城防设计,至于农学科,则考作物改良或者荒地开垦亦或者灾年储粮之术,天下之大,他总能收拢到有用之才。

    nbsp不过新任礼部尚书汤际中的话让人听了很是不爽,徐景行目光扫下,落在对方身上,而后开口问道:“汤爱卿,镇北关的火炮,靠经义能铸出来?还是说黄河大堤的缺口,靠四书就能堵上?朕既要文才也要人才,而不是只会空谈的腐儒。”随即,他话锋一转,看向镇抚司指挥使骆养性:“骆爱卿,凡阻挠恩科报名者,皆以阻塞贤路论罪。”

    nbsp这道附加圣旨一出,天下都为之震动,各地贡院外布衣学子们围着新张贴出来的皇榜议论纷纷,榜文上明晃晃写着今岁恩科,四书文仍为主考,但也考《治河策》《平籴论》《边防备倭疏》,工匠、农户子弟,凭里甲文书亦可应试之语。

    nbsp“苍天有眼啊,竟让我等来这等千载难逢的机会!”

    nbsp一个身穿补丁长衫的青年突然跪地痛哭,青年名为陈河生,父亲是黄河纤夫,父母家人全都死于四年前的黄河决堤,唯他因为书院读书,逃过一劫,然他苦读十年,却因买不起程文也就是科举范文集,屡试不第,不曾想在他心灰意冷之际,竟碰到徐景行广纳贤士的好机会。

    nbsp对面茶楼上,有几个身穿绫罗的大家公子见状,开口嗤笑道:“穷鬼也配考进士?到时候阅卷的还不是我们王家世叔……”

    nbsp说起来,徐景行开放特殊恩科的消息遍传天下后,反应最激烈的只有两类人,第一,则是许多屡试不第的读书人,他们当中有些擅长算术有些懂农事更有些因家传懂得一点河工理念,这次有了出头机会。

    nbsp就比如江南一位落魄秀才,曾帮粮商记账十年,算学造诣远超同僚,收到消息后,连夜收拾行李赶往府城报名,西北更是有位老木匠,祖孙三代都做的修桥铺路的营生,手绘的桥梁图纸可谓一绝,便被地方官举荐,让其祖孙三代都报名参考,其中最为特殊的还是江南东道的一位老农,因培育出可以抗一定旱情的稻种,被县令亲自护送至京参考。

    nbsp与之相反的则是世家大族,他们垄断官场根基,对经义科有绝对掌控,考题大多由他们的门生出,阅卷官更是他们故交,录取者自然而然也都是他们自己人,如今徐景行新增三科,考官需从工部、户部、农司中选实干派,而这些实干派,注定不是世家出身,他们对此,想下手也不知该如何下手。

    nbsp如仪王等藩王,入京后虽不至于被软禁,徐景行却也没许他们返回自己的封地,仍滞留京城,得知徐景行有意让寒门士子入仕,便觉得自己机会来了,尤其意图取而代之登上皇帝宝座的仪

第330章 破局永昌廿九[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