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东汉之乱世黄巾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3章 撤回唐县[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董卓眼神流转,凝视着飘荡营帷,轻抚额头,眉头紧皱,沉默不发。

    nbsp李儒建议非常适合,冬季出兵本就困难重重,汉军后勤难以抵达,十万人吃喝,所需物资庞大。

    nbsp刚解决柴薪问题,士兵保暖尚未解决,接连遭受大败,军中谣言四起人心惶惶。

    nbsp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询问昨夜逃跑了多少士兵,各城部队中掩藏卧底,即便杀敌立威也不可久用。

    nbsp董卓思虑极多,身为此战名义上主帅,大军损失极大,却毫无建树。

    nbsp消息还未传回朝中,坐视叛军不断壮大,恐怕有人诬陷他作战不力,养寇自重嫌疑。

    nbsp之前唐县战斗失败,曹操揽了全责,若不是司徒袁隗极力争取。

    nbsp让其戴罪立功,又逢朝廷立太子之争,曹操站队世家,汝南袁氏、弘农杨氏等全力袒护,才安然无恙。

    nbsp就是前车之鉴,如今依靠何进,背叛以袁氏为首世家,抨击势必激烈。

    nbsp十常士联合何家,拥有皇子作为筹码,立为太子几率很大。

    nbsp毕竟王美人孩子刘协年幼,仅仅六七岁,刘辩年长许多,出生较早,现在有十四五岁。

    nbsp恍惚间,天空缓缓阴沉了下,冷风呼呼狂啸,营帐连连鼓起,寒气渗透入军营中。

    nbsp“又要下雪了!”

    nbsp董卓突然出言,说出一条奇怪言论,众人不解其意,纷纷看向帐外。

    nbsp只见天色阴沉,乌云漆黑如墨,滚滚翻涌,果真有零星雪花飘荡。

    nbsp李儒思维灵活,聪慧机敏,瞬间领悟董卓话中含义,猜出了撤兵心思。

    nbsp李儒主动站出来,再次提议道:“主公,今冬严寒,这才安静几天,大雪接踵而至。

    nbsp观察天时,这场大雪旷日持久,五六天内不会停下。

    nbsp大军驻扎地方低洼,两条河流之间,湿气聚集之地,寒气更甚。

    nbsp战斗并非一朝一夕可完成,敌军蜗居城中,根本不会出城作战。

    nbsp先入唐县驻守,等这股冷气散去,敌军粮草用尽之际,就是破敌良时。”

    nbsp李儒言辞凿凿,分析透彻,声音极为洪亮,传遍四座,惊醒众人迷糊心思。

    nbsp董卓身为主帅,一军旗帜,自是不能提出撤兵,折损自身威信。

    nbsp场中皆是武将,哪能理解主动忧虑,只好做这个恶人,到时候作战不力,他拉出来作为替罪羊。

    nbsp若武临得知此事,李儒全力打好辅助,为他争取宝贵时间,肯定会狠狠报答他。

    nbsp武临现在最缺时间,招募新兵训练不足无法上战场,兵力上处于明显劣势,不敢出城正面作战。

    nbsp先前接到飞鸽传书,管亥领十一万大军驰援河北,不出半月便可抵达河间。

    nbsp若所料不差,一个月之内,张曼成、波才等人可抵达河北了。

    nbsp中午时分,安平城宽阔街道上,道路上干净整洁,零零散散雪花飞落而下。

    nbsp武临身披银铠,携带数名亲卫,前往校场观摩士卒,巡视军中秩序。

    nbsp“握枪用力,腰挺直,马步扎稳,挥刀要快!”

    nbsp武临不禁摇了摇头,隔着数百米,就听见典韦洪亮严肃喊声。

    nbsp一行人走近一看,就见一名光膀子魁梧汉子,一身肥瞟横肉,气势汹涌令人胆寒。

    nbsp“啪啪啪!”

    nbsp右手握紧一条数米长棕色鞭子,狠狠摔在光滑青石板上,激起层层刺空声,传播很远很远。

    nbsp新军排列整理,很好清算,分成十个方阵,总计一万兵力。

    nbsp徐晃、周仓两人在两

第173章 撤回唐县[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