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偏我来时不逢春(七)[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土的根须上。她忽然想起老兵说的话,那日老兵拄着拐杖在演武场练枪,断腿的裤管空荡荡地晃,却把枪使得虎虎生风:“等碑立起来,我就把这条腿埋在碑下,看能不能长出朵栀子花来。”
nbsp齐太子亲自拓字的那天,雅安城飘起了毛毛细雨。郭孝儒铺开宣纸时,指尖被墨汁染得发黑,像当年在馥春坊帮着研墨的模样。老夫人总说,墨要研得够细,才能让字里藏住花香——那时她研墨,郭孝儒就在旁边画栀子,笔尖的朱砂总蹭到老夫人的银簪上,像落了点胭脂。
nbsp“温北君的名字该刻在最上头,”齐太子握着狼毫笔,笔尖悬在玉版上迟迟未落,“他守了临仙城三十年,比我父皇在位的时间还长。”雨丝落在玉版上,晕开细小的水痕,倒像谁提前点好了标点。郭孝儒忽然发现,太子的指节上有道浅浅的疤痕,和糖坊掌柜的箭伤很像,只是更纤细些——后来才知道,那是当年太子微服去临仙城,被流矢划伤的。
nbsp刘棠在碑座旁种下第一株栀子苗时,发现土里混着些细小的骨渣。老兵蹲在旁边用手刨土,断腿的伤口被雨水浸得发红,却笑得满脸皱纹:“这是去年战死的小兄弟,死前说想看着栀子花开花。”他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把磨得发亮的匕首,刀柄上刻着朵小小的栀子花,“这是他的,等花开了,就插在花土里。”
nbsp暮色降临时,碑上的名字已经拓好了一半。齐太子的锦袍被雨水打湿,贴在身上倒显出几分清瘦。他忽然指着远处的药童学堂:“那里的孩子,都要学熬糖吗?”郭孝儒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学堂的窗户亮着灯,孩子们正在临摹草药图谱,宣纸上的栀子花枝被画得歪歪扭扭,却透着股鲜活的劲儿。
nbsp“掌柜的说,等秋收后就开课,”刘棠递给他块芝麻饼,是从怀里揣了半晌的,带着点体温,“说要教他们认二十四节气的花,什么节气开什么花,就熬什么糖。”她忽然想起自己带的那三个临仙城孤儿,最小的那个总把栀子糖纸夹在药书里,说要当书签,等学会了认字,就知道糖纸上印的字是什么意思。
nbsp齐太子咬了口饼,芝麻的焦香混着雨气漫开来。
nbsp“碑旁要种满野蔷薇,”齐太子忽然说,手指在碑石上轻轻敲击,“卫将军在漠北种的那些,听说开花了。”他望着青衣江的水面,晚霞把江水染成了琥珀色,像糖坊熬到一半的糖浆,“他说等打完仗,就带着花种回来,把临仙城到雅安城的路,都种上花。”
喜欢。
第575章 偏我来时不逢春(七)[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