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伦逆天改命称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章 开始扩张[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曲阜孔府的议事堂里,烛火从辰时燃到未时,铜鹤香炉里的檀香换了三回,烟气在梁间缠绕成网,像极了孔端友此刻的心境。

    nbsp族中长老环坐四周,最年长的七叔公拄着龙头拐杖,杖头在青砖上敲得笃笃响:“端友,你疯了?开放孔庙?废除香火钱?那可是孔家六百年的规矩!”

    nbsp左手边的孔端礼猛地拍案:“还有田产!祭田是祖宗血食所系,学田是教化根基,怎能交与梁山共管?你忘了孔端操是怎么死的?那王伦是贼寇,今日借你的手夺了产业,明日就能把刀架在咱脖子上!”

    nbsp孔端友站在堂中,鬓角白霜被烛火映得发亮。他弯腰捡起地上的急报——那封从河北辗转而来的信纸,边角已被汗湿卷皱。“七叔公,端礼兄,”他声音不高,却盖过了满堂嘈杂,“种师道在河北与田虎苦战三月,损兵折将;梁方平守楚州,被王庆打得丢了半城;刘光世在江南,连睦州都护不住。这三位都是朝廷宿将,如今个个焦头烂额,你们觉得,朝廷还有力气派一兵一卒来护着孔家吗?”

    nbsp议事堂骤然静了,只有檀香在空气里簌簌燃烧。七叔公张了张嘴,终究没说出话来——种师道的威名,他们自幼听到大,连这位“老种经略相公”都陷在河北泥潭里拔不出脚,大宋的兵力,显然已捉襟见肘。

    nbsp孔端友走到堂中悬挂的《孔子周游图》前,指尖抚过画中颜回捧简的身影:“先祖周游列国,困于陈蔡,仍弦歌不辍,为的是什么?是让‘仁字走进寻常巷陌,不是让孔家靠着‘衍圣公的名头,把‘有教无类变成‘有财方能入庙。”

    nbsp他转身看向众人,目光扫过一张张或愤懑或犹豫的脸:“上个月分三成学田,张二家三代佃户,捧着地契给孔庙磕了三个响头,说‘圣人显灵了。义学里的孩童,握着半截铅笔写‘孝字,手都在抖。这些日子,曲阜的田埂上,没人再骂孔家‘铁公鸡,倒是有老农用新收的绿豆,往义学门口堆。”

    nbsp“可这些……”孔端礼还想争辩,却被孔端友打断:“可这些,比朝廷的俸禄、比巧取豪夺的田产,更能护得住孔家。”他从袖中取出王伦拟定的三条规约,“开放孔庙,是让百姓信圣人之道,不是信孔家的门槛;册田公示,是让孔家的根扎在泥土里,不是悬在朝廷的封赏上;不插手官场,是让教化归教化,不是让权欲污了圣人门楣。”

    nbsp七叔公望着他鬓角的白霜,忽然叹了口气:“你要做,便做吧。只是别忘了,咱是圣人之后,不能让人戳脊梁骨。”

    nbsp那一日,孔府的朱漆大门外,贴出了三张告示。第一张说孔庙即日起免香火钱,百姓可轮值洒扫;第二张言明三日内核查所有田产,账目公示;第三张则宣布孔家不再干预兖州官场,愿听梁山号令。

    nbsp告示贴出时,曲阜百姓围了里三层外三层。有人揉着眼睛不敢信,有人跑去孔庙门口张望,见往日凶巴巴的庙祝真的撤了收费的木桌,竟当场跪下来给孔子牌位磕了头。到了第三日,佃户们抱着祖传的地契来登记,账房先生一笔一画记在簿子上,旁边站着梁山派来的弟兄,腰间刀鞘擦得锃亮,却只负责维持秩序,半句不多言。

    nbsp消息传到兖州城时,知府正在后堂清点搜刮来的玉器。他原是孔家荐举的官员,听闻孔家与梁山联手,当即要召集衙役去曲阜“问罪”,却见府衙外聚了数百百姓,捧着万民伞跪在地上,说要“保梁山弟兄,留衍圣公新政”。更有衙内兵丁悄声道,城外已来了武松带的五百弟兄,正“路过”兖州,要去曲阜帮忙丈量田亩。

    nbsp知府握着玉如意的手直哆嗦。他想起上个月王庆攻破楚州时,知州被百姓绑了献城;想起种师道在河北苦苦支撑,朝廷却连粮草都凑不齐。如今兖州百姓归

第19章 开始扩张[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