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伦逆天改命称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章 梁山部署[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好种、坏种画得清清楚楚。我本想明日提报,在曹州、沂州仿海州之法,造二十架龙骨水车,再请江南老农来教沤肥之术。可如今梁横等人若去了海州,张叔夜定会盯着学子们的手段,怕是要更快弄出些新花样来,跟咱们争这春耕的民心呢。”

    nbsp闻焕章打开扇子:“民心如田,需慢慢耕。我派去曹州的士兵说,那边百姓虽得了粮,却怕官府秋后算账,夜里常有啼哭。张叔夜若用‘永不加赋的告示安抚,再辅以医病施药,难保无人回头。”

    nbsp朱武在地图上画出一条线,从海州到沂州,再到曹州:“这三地依运河、沭河相连,张叔夜若派梁横袭扰沂州粮道,石宝将军的炮兵营就成了孤军。王登榜熟悉曹州野路,若引兵偷袭我军囤粮的巨野泽,杜壆将军的马军就得分兵回防。”

    nbsp吴用手指在案上敲了敲:“张叔夜刚接了京东路招讨使的差事,按常理该先整兵,可梁横三人突围才三日,说不定他已在海州设下圈套,就等我们去救沂州或曹州。”

    nbsp厅内静了片刻,烛花“噼啪”爆了一声。王伦望着众人,突然想起穿越前读《荡寇志》时的憋屈——那书里的梁山好汉,总在最关键时被张叔夜的“正道”碾压,说到底,不是输在武力,是输在民心向背的细节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吴学究说得对,张叔夜必在等我们动。”王伦突然开口,指尖在地图上圈出海州与沂州之间的芦苇荡,“但他算不到,我们不去救,反要‘送他一程。”

    nbsp他转向朱武:“速调凌振带十门改良火炮,连夜去沂州西侧的云蒙山设伏——梁横若敢来袭扰粮道,就让他尝尝比城墙更硬的骨头。”

    nbsp又看向萧嘉穗:“水车之事,明日就动工,再写告示:凡曹州、沂州百姓,能献改良农具图纸者,赏稻种五石;能教百人沤肥者,分上等田三亩。让蒋敬的学院学子把这些写成唱词,教孩童传唱。”

    nbsp“许先生,”王伦转向许贯忠,“烦您亲去一趟巨野泽,那边的粮囤看似隐秘,实则王登榜当年在曹州时可能踩过点。您带三百精锐,把粮囤往深处挪三里,表面留些空仓作诱饵。”

    nbsp最后,他看向吴用:“学究可修书两封,一封送关胜,让他在沂州故意放出消息,说‘海州粮商私藏陈谷,要换我军新种;另一封送杜壆,让他派细作混入东逃的溃兵里,探探梁横三人的动向。”

    nbsp众人看着王伦布置得条理分明,原本凝重的神色渐渐舒展。吴用提笔时笑道:“哥哥这几步棋,倒让张叔夜和梁横成了咱们的试金石——他若真敢来,正好让他看看,我梁山的民心,不是靠几个旧将就能撬动的。”

    nbsp烛火渐稳,映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王伦望着“海州”二字,突然想起穿越前看到的一句话:历史的走向,从不在帝王的案牍里,而在农夫的犁铧上。他拿起那枚“梁山农事司”的铜印,在战报空白处轻轻一按,朱红的印泥晕开,像一粒落在田垄里的种子。

    nbsp“散了吧,”王伦挥挥手,“让石秀盯紧情报营,张叔夜和梁横的动静,一日三报。”

    nbsp众人起身离去时,东方已泛起鱼肚白。王伦独自留在大厅,望着窗外初升的晨光,突然觉得掌心的铜印不再冰冷——那些在《荡寇志》里注定败亡的结局,或许就藏在这春耕的每一粒种子里,藏在水车转动的每一圈里,等着被改写。

    喜欢。

第6章 梁山部署[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