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伦逆天改命称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 面见呼延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民财的贪官污吏掣肘?可曾不因出身将门,便被文官猜忌,被宦官监军如防贼寇一般?!”

    nbsp王伦的每一句质问,都像重锤敲在呼延庆的心坎上。他镇守登州,直面辽国与高丽、倭国的海疆威胁,深知海防重要,却屡屡因粮饷不足、器械陈旧、文官掣肘而倍感艰难。那些监军的宦官,趾高气扬,动辄以“通敌”相胁,更让他深恶痛绝。

    nbsp王伦的声音带着一种悲愤的力量,直指核心:“呼延统制!我王伦聚义梁山,非为私欲,实乃天下汹汹,民不聊生,奸佞当道,忠良无路!‘替天行道四字,非是虚言!我等杀的是贪官污吏,劫的是不义之财,救的是含冤负屈的英雄好汉!呼延灼将军正是看透了这朝廷的腐朽,看透了奸佞的嘴脸,不愿再为虎作伥,不愿看到更多的林冲、秦明、十节度使含恨九泉!他投身梁山,非是背弃祖宗,而是以另一种方式,继承呼延家忠勇报国、扶危济困的门风!他赠我此玉,非是引我造反,而是信我王伦心中,尚有这朗朗乾坤,尚有这‘道义二字!”

    nbsp王伦一口气说完,胸膛微微起伏,目光灼灼地盯着呼延庆。签押房内陷入一片死寂,只有炭火噼啪和海风呼啸的声音更加清晰。呼延庆脸上的怒容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混杂着痛苦、挣扎、认同与无奈的表情。他浓密的虬髯微微颤抖,目光从王伦脸上,缓缓移向案头那枚古朴的玉佩。

    nbsp那玉佩,承载着呼延家数代人的荣耀与忠烈,也映射着当下呼延灼的选择与呼延庆内心的撕裂。

    nbsp“呵呵……哈哈……哈哈哈!”nbsp突然,呼延庆爆发出一阵大笑。这笑声起初低沉压抑,继而越来越响亮,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对现实的极度讽刺,有积郁多年的愤懑,有对王伦话语的深深共鸣,更有一种英雄末路的苍凉。笑声在空旷的签押房内回荡,震得窗纸嗡嗡作响。

    nbsp良久,笑声渐歇。呼延庆长长地、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般吐出一口浊气,眼神变得异常锐利而复杂地看向王伦,声音低沉沙哑,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王伦……王头领!好一张利口!好一副肝胆!你所言……句句属实,字字诛心!”

    nbsp他站起身,魁梧的身躯在灯影下投下巨大的阴影。他踱步到窗前,望着窗外风雪弥漫的海疆,背影显得异常沉重。“这大宋的江山……这庙堂的衮衮诸公……嘿!”nbsp他发出一声短促而冰冷的嗤笑,“十位为国戍边多年的老兄弟,说砍就砍了,罪名是勾结你梁山?滑天下之大稽!”

    nbsp呼延庆猛地转身,目光如电射向王伦:“王伦,你今日之言,虽是大逆不道,却也道出了老夫心中积压多年的块垒!你说得对,这朝廷,确实烂了根子!武人的血,在这些奸佞眼中,贱如草芥!边关的烽火,海疆的波涛,在他们心里,远不如江南的一块奇石,不如汴梁的一场蹴鞠!”

    nbsp他走回案前,拿起那枚玉佩,粗糙的手指摩挲着上面的纹路,眼神变得柔和而复杂:“我那侄儿……性子是烈了些,行事是莽撞了些。但他……有血性!他选的路,或许……未必全错。”

    nbsp呼延庆将玉佩轻轻放在王伦面前,目光炯炯:“王头领,你今日以诚相待,直言不讳,这份胆魄,老夫佩服!你梁山替天行道,聚拢豪杰,老夫……亦有所耳闻。这玉佩,你收好。呼延灼既将它给了你,便代表了他,也代表了我呼延家某一支脉对你的认可。”

    nbsp王伦心中一动,郑重地收起玉佩。

    nbsp呼延庆话锋一转,语气重新变得沉凝:“然而,老夫身为朝廷命官,登州统制,肩负海防重责,上有君命,下有士卒黎民。你今日所言,老夫……心领了。但公然投效梁山,此乃叛国,老夫……不能为!至少,此时此刻,不能为!”

    nbsp王伦对此结果并不意外,反而更加敬重呼延庆的立场与担当。他抱拳道:“统制高义,王某深知统制难处。今日能得统制一晤,听王某肺腑之言,已是大幸。王某不敢奢求统制即刻相随,只盼统制能知我梁山之心,非为作乱,实为在黑暗之中,点燃一丝火种,为这天下,留一线希望与公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希望?公道?”呼延庆咀嚼着这两个词,眼神深邃,“王头领,你志向不小。前路艰险,九死一生。望你好自为之!”nbsp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丝警示的意味,“你既在登州,老夫便多言一句。登州知府王正,与那高俅颇有旧谊,此人贪婪阴狠,手段毒辣。你若要在此地行事,务必……万分小心!若遇不可抗之强敌……”nbsp他目光扫过门外,“或可来此暂避。只要不公然冲击军营,老夫这平海军驻地,尚能保你一时周全。此乃私谊,无关公事!”

    nbsp这已是呼延庆能给予的最大限度的承诺和回护。

    nbsp王伦心中雪亮,深深一揖:“呼延统制今日之情,王伦铭记五内!他日若有机会,定当厚报!告辞!”

    nbsp呼延庆微微颔首,不再多言,只是沉声道:“来人,送客!”

    nbsp沉重的房门再次打开,风雪裹挟着海腥味涌入。王伦带着杜壆等人,在呼延庆亲兵的引领下,沉默而迅速地离开了这弥漫着铁血与复杂情绪的平海军驻地。

    nbsp呼延庆独自立于窗前,望着王伦一行人的身影消失在风雪官道的尽头,久久未动。案头,炭火已弱,但那枚玉佩带来的震撼与王伦那番振聋发聩的话语,却在他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他喃喃自语,声音低沉得只有自己能听见:“替天行道……留一线希望与公道……王伦……梁山……这大宋的天,真的……要变了吗?”nbsp窗外,风雪更急,仿佛预示着登州乃至整个山东,即将到来的惊涛骇浪。而他呼延庆,这位坐镇海疆的宿将,已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平静了数十年的心境,被投入了一块巨大的、充满变数的石头。

    喜欢。

第112章 面见呼延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