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伦逆天改命称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6章 招安,与宗泽论忠义[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呼延灼等人“通贼谋反”的罪名传遍朝野时,汴京朝堂上的暗流愈发汹涌。以王黼为首的大臣们望着三次征讨梁山皆惨败的战报,面面相觑。雕龙画栋的德政殿内,檀香袅袅,却掩不住满室焦灼。

    nbsp“陛下,”王黼撩起广袖,躬身奏道,“梁山贼寇虽悍,但久战劳民伤财。臣以为,莫若招安,化戾气为羽翼,既可彰显陛下仁德,又能为朝廷所用……”

    nbsp赵佶把玩着手中的和田玉扳指,眸中闪过一丝犹豫。想起梁山劫法场、劫朝廷钦犯,自己在皇宫里遭劫持的狼狈,心中虽恨,但更贪恋皇位稳固后的奢靡安逸。“卿言正合朕意。只是……何人愿往?”

    nbsp殿内鸦雀无声,高俅、童贯等人垂首敛目,生怕被点中。招安梁山本就非易事,若谈不拢,难免成替罪羊。就在气氛凝滞时,一个清朗之声刺破沉寂:“臣宗泽,愿往梁山泊!”

    nbsp众人循声望去,见阶下立着一人,年约五旬,身形清瘦却腰背挺直,须眉间自有一股浩然正气。此人正是宗泽,虽官职不高,却以刚正不阿、心系苍生闻名。他深知梁山之事若不妥善解决,受苦的终究是百姓,故而挺身而出。赵佶大喜过望,即刻命人拟旨,又赐下锦缎美酒,命宗泽速速启程。

    nbsp三月上旬,春寒料峭。宗泽一行行至梁山泊边,只见石碣村炊烟袅袅,村头粥房内,老弱妇孺排成长队,梁山喽啰正有条不紊地施粥分粮。流民们面黄肌瘦,衣不蔽体,怀中抱着啼哭的婴儿,手中的粗陶碗被冻得发红。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捧着粥碗,老泪纵横:“多谢好汉们,让我这把老骨头不至于饿死……”还有人对着梁山方向磕头致谢,额头在地上磕出咚咚声响。

    nbsp宗泽望着这一幕,想起朝廷中奸臣克扣赈灾粮款,致使百姓流离失所,不禁长叹:“梁山虽为草寇,却行仁义之事;朝廷本应为民,却反不如草莽。”他心中清楚,这些流民大多是因土地兼并失去家园。权贵豪强在朝廷纵容下,大肆圈占良田,百姓沦为佃户后仍被苛捐杂税盘剥,遇上灾年便只能背井离乡。更甚者,朝廷推行的“括田令”,美其名曰扩充国库,实则是助纣为虐,将无数农民的土地收归官府,再转手卖给豪强,致使流民如潮。

    nbsp此时,朱贵正在东山酒店忙碌,忽有喽啰疾奔而入:“头领!朝廷来人,说带着圣旨要招安!”朱贵神色一凛,立刻命人放飞信鸽。

    nbsp梁山泊上,鼓声骤响。王伦闻讯,心中微动。他早闻宗泽之名,知其乃忠义之士,靖康年间力抗金兵,最终忧愤绝食而亡,实乃大宋脊梁。“速速有请宗大人!”王伦整衣束冠,率领众头领在聚义厅相迎。

    nbsp不多时,宗泽身着绯色官袍,手持明黄圣旨,稳步而入。他面容刚毅,目光如炬,虽长途跋涉,却不见丝毫疲惫。“梁山泊众头领听旨——”宗泽展开圣旨,朗声道:

    nbsp“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有容乃大,以德服人。梁山泊诸将虽曾有冒犯之举,然朕念天下苍生,不忍刀兵相加。今特开天恩,既往不咎。若尔等诚心归降,朕必厚待,高官显爵,指日可待。朕素闻梁山王伦

第56章 招安,与宗泽论忠义[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