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儒蚀汉城·青锋指南[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紫檀木盒中的那份名册,终究化为了签押房内一捧冰冷的灰烬。跳动的烛火吞噬了墨写的罪证,却无法焚尽穆之心头沉甸甸的块垒与那无声的殇。妥协的滋味如同黄连,苦涩难咽,但他深知,在荆州这片盘根错节、新旧势力交织的泥潭里,玉石俱焚并非上策,甚至可能让刚刚透入的天光再次被更深的黑暗吞噬。
nbsp天明时分,穆之召来了知府赵文博及州府几位核心官员。他的面容平静,眼神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仿佛一夜之间洗去了所有挣扎,只剩下冰冷的清明。
nbsp“张氏谋逆大案,首恶张鸿升、张云骏已伏诛,此乃国法昭彰。”穆之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回荡在厅堂,“然此案牵连甚广,为免株连无辜,动摇荆襄根本,当依律甄别,严惩首恶,宽宥胁从。”
nbsp他取出一份新的名单——这是他与慕婉儿、东野轩连夜整理、反复权衡的结果。名单上的人,皆证据确凿,且罪行深重,影响核心:
nbsp*nbsp数名深度参与舞弊、收受巨额贿赂、并协助张氏销毁证据、打压异己的州府官员、书院核心管事。
nbsp*nbsp几名直接执行虐杀、绑架、或参与刺杀行动的张家死士头目及供奉高手。
nbsp*nbsp少数几个通过巨额贿赂、顶替他人功名、且毫无悔意的纨绔子弟。
nbsp“名单所列之人,罪证确凿,依律严惩!斩首、流放、抄没家产,即刻执行,公示全城!”穆之的命令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这是他对枉死者最后的告慰,也是对“法度”底线最坚决的扞卫。
nbsp赵文博等人闻言,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脸上甚至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松,连忙躬身应诺:“下官遵命!定当秉公执法!”
nbsp接着,穆之话锋一转,语气依旧严肃,却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至于其余涉案人员,凡受人胁迫、参与程度轻微、且能主动检举揭发、真心悔过者…”nbsp他目光扫过众人,尤其在提到“年轻学子”时微微一顿,“…可酌情予以宽宥。或罚没不当所得,或褫夺功名,或责令其在书院重建、教化乡梓中戴罪立功,以观后效。具体处置,由府衙依律详查定夺,务必公允,报本官备案。”
nbsp他没有提及周文渊的名字,也没有涉及名单上那些触角伸向荆州乃至更上层的名字。这份“余地”,便是他昨夜烧掉那份完整名单后,为“大局”和“体面”付出的代价,也是给那些尚存一丝良知、挣扎于体系缝隙中的人,留下的一道狭窄的生门。他深知,这仍是妥协,是“文乱法”在更高层面、以更体面方式进行的延续。但至少,他守住了“罪有应得”与“网开一面”之间的那条模糊却又至关重要的界限。
nbsp汉城的街头巷尾,张贴着对张氏核心余孽的判决告示。菜市口行刑的血腥,为这场滔天巨案画上了一个残酷的句号。昔日门庭若市的张府被彻底查封,朱门上的封条在秋风中飘摇。汉阳书院的大门重新开启,却已物是人非。新的山长(虽仍受地方势力影响,但至少不敢如张氏般明目张胆)带着几分惶恐和试探,开始着手整顿。学子们回到书院,眼神中少了过去的轻狂或麻木,多了几分沉重与审视。人们走过书院门口,目光复杂,敬畏中夹杂着疏离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那象征着文脉清流的圣地,其光环已然破碎,露出了曾被权势和私欲
第44章 儒蚀汉城·青锋指南[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