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享乐至上,其余皆浮云[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 nbsp胡馨月此次诞下一子。
nbsp这对老朱家而言,无疑是喜讯。
nbsp毕竟,朱标一脉乃老朱家正统。
nbsp而今,胡馨月已是名副其实的太子妃。
nbsp朱元璋轻轻触碰小婴儿,满脸笑意地对胡大老爷说:
nbsp“是啊,惟庸,咱俩都做爷爷了。”
nbsp“这孩子,乃标儿之后,依咱为他准备的字辈,应为允字辈。”
nbsp“嗯,这孩子外公不凡,那便叫允炆吧!”
nbsp“将来定能助他大哥一臂之力。”
nbsp胡大老爷闻“允炆”之名,心中一震。
nbsp唉!
nbsp世事纷扰,最终还是出现了朱允炆这个名字。
nbsp似乎命中注定,逃不过此名。
nbsp更令人惊讶的是,如今的朱允炆,竟成了自己的嫡亲外孙。
nbsp这世间,真是变幻莫测。
nbsp这个名字,在大明历史的篇章中,是任何略知一二者都无法回避的。
nbsp他,推翻了洪武时期朱元璋设定的文官束缚;
nbsp他,以拙劣政治手腕和不成熟政策,耗尽了洪武年间积累的财富;
nbsp他,激化南北士子与官场矛盾,纵容江南士林的崛起;
nbsp更甚者,他成为了历史上唯一的藩王成功背后的反衬!
nbsp一般而言,开国后的第二任皇帝,应是最为顺遂的。
nbsp继承了开国君主的政治与经济基础,开创一番事业本非难事。
nbsp若性格稳健,则可为治世明君,使民得以休养生息,国家日渐强盛;
nbsp若性格激进,则可成一代霸主,汇聚国力,开疆拓土。
nbsp作为王朝的第二任皇帝,既有基础又得民心,无疑是得天独厚的。
nbsp尤其是如朱允炆这般,被朱元璋精心扶持上位者,更是拥有绝佳的开端。
nbsp然而,朱允炆的不成熟政策与政治手段,加之身边那些不切实际的幕僚,硬是将这天赐良机推向了深渊。
nbsp他们毫不犹豫地朝着毁灭冲刺,最终不仅葬送了自己,也耗尽了大明初建的家底。
nbsp朱允炆所犯之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以至于尽管历史上不乏为其翻案的声音,
nbsp但对其能力的质疑,却始终未能被推翻。
nbsp怎料,最终自家的外孙竟也步入了朱允炆的后尘,这其中的荒谬,又能向谁诉说?
nbsp所幸仅是名字寓意不佳,倒不忧虑外孙会被教导成历史中的旧模样。
nbsp以胡大老爷今朝的地位,黄子澄若想成为朱允炆之师,未经他首肯,断无可能。
nbsp胡大老爷稍加思索,便觉朱元璋方才言辞亦含混。
nbsp不过是取个名,还刻意提醒众人,朱允炆将来要做“大哥的好助手”。
nbsp这不就是在暗示皇位终将属于朱雄英吗?
nbsp哼,这老家伙心思真不少。
nbsp胡大老爷对此并未在意。
nbsp他本就无意推举外孙继位。
nbsp为了什么?
nbsp难道是为了被困宫中,日日劳碌,连顿热饭都吃不上吗?
nbsp罢了,随便吧!
nbsp他本就无此意,任由朱元璋安排便是。
nbsp见过胡馨月后,朱元璋、朱标父子开始设宴款待众人。
nbsp在场的皆是朱家至亲,无需客气,众人围坐一桌,开怀畅饮。
nbsp老朱待人真诚时,确实无可挑剔。
nbsp他亲自倒酒、夹菜,极为热情。
nbsp胡大老爷起初还挺享受,但听着听着便觉不对劲。
nbsp怎么又开始拐弯抹角地说朱允炆得帮衬大哥?
nbsp这不就是让他别插手,别去支持朱允炆吗?
nbsp但这种事,他本就不会做。
nbsp恰在此时,胡大老爷环顾四周宾客。
nbsp朱元璋、马皇后、朱标、我、逆子及安庆儿媳,皆为至亲,无需遮掩。
nbsp胡大老爷索性坦言,直视朱元璋:“陛下心意,我心已明。无论我如何起誓,您皆不信。”
nbsp“但请您细想,您在位尚有几十年光景,其后太子继位,执政亦将数十年。再之后,方轮到雄英、允炆他们。”
nbsp“到那时,我早已不在人世,又何须挂怀此事?”
nbsp他摊手直言,毫不避讳。
nbsp未待朱元璋回应,胡大老爷已指向胡仁彬夫妇:“即便将来是仁彬与安庆,他们岂会插手此事?太子乃他们亲兄,岂会支持他人?”
nbsp“论及第三代,雄英称安庆为姑姑,嫡亲姑侄也。仁彬与安庆之子,与雄英、允炆乃手足之情,岂会不认?”
nbsp“他们助允炆登基为何?反正都是朱标之子为帝,有何异处?”
nbsp此言一出,胡仁彬与安庆公主连连点头,深感胡大老爷言之有理。
nbsp皆为侄子,朱标之后,情谊无别,何异之有?
nbsp若非图谋私利,谁愿搅动如此风云?
nbsp然胡家至此,除称帝外,又何来晋升之路?
nbsp朱元璋闻此,初时愕然,旋即苦笑,向胡大老爷连连拱手。
nbsp“惟庸,是我多虑了。”
nbsp“我也是一时没想清楚,别往心里去。”
nbsp“我给你赔个不是。”
nbsp“说实话,你们家确实没什么可担心的。”
nbsp朱标等晚辈惊愕地望着这一幕,难以置信。
nbsp平日里固执己见的父皇,竟会道歉?
nbsp但胡大老爷却显得习以为常。
nbsp就连朱元璋自己也不觉得有何不妥。
nbsp毕竟,谈论之事极为敏感。
nbsp如今挑明反而更好。
nbsp他朱元璋从不偏听偏信,做事讲逻辑。
nbsp至少,胡大老爷方才的逻辑,他赞同。
nbsp标儿的地位稳固无比。
nbsp至于第三代的事,胡大老爷根本没有插手的机会。
nbsp至于胡仁彬夫妇,支持此事对他们毫无益处。
nbsp风险巨大,好处微乎其微,何必呢?
nbsp想到这里,朱元璋更加安心,转而聊起安庆公主。
nbsp他现在也牵挂着,女儿身怀六甲,何时分娩呢?
nbsp这也是老朱家的大事!
喜欢。
第240章 享乐至上,其余皆浮云[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