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8章 题目竟然简单得超出预期[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不管考生对礼部公告是喜是怒,他们最后只能乖乖服从。

    nbsp如果有背景或后台,根本不用来这里争名额。

    nbsp所以,无助的学生们除了低头还能做什么?

    nbsp于是,应天府陷入前所未有的热潮。

    nbsp往常被学生忽视的六部小吏,现在门前车水马龙。

    nbsp学生们很快弄清楚了这次考试如此特殊的原因。

    nbsp简单来说,官府需要的是来了就能工作、就能做事的基层官员。

    nbsp不像以往科举后直接去翰林院做清闲差事,这次完全不同。

    nbsp那么,想知道报考部门和职位的具体流程,不就得找这些资深的小吏吗?

    nbsp平时他们看似不起眼,但实际上,这些长期在衙门工作的吏员过得比想象中更舒适。

    nbsp衙门之中,只要稍微懂得人情世故,便能混得比不少九品、八品的小官还好。

    nbsp因为他们出身的缘故,注定在官场中难以有所晋升,即便努力也最多混个**品。

    nbsp这已经是祖上积德的结果。

    nbsp因此,他们常年从事最繁重的工作,跑腿打杂样样精通。

    nbsp也正因如此,那些无权无势的小官根本难以驾驭他们。

    nbsp毕竟,你的上司,甚至上司的上司,在刚从翰林院分派下来时可能就已经和这些吏员熟识。

    nbsp一旦得罪其中一位吏员,很可能不仅是得罪了一个吏员,更是得罪了自己的上司及上司的上司。

    nbsp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何这么多学子争相拜访。

    nbsp只有这些长期在某衙门工作的吏员,才最了解基层事务。

    nbsp他们对各种流程、门道、规矩或许表达得不够文雅,甚至显得粗俗。

    nbsp但若能找到合适的方法或态度,让他们说出真话,那得到的定是真知灼见。

    nbsp与此同时,礼部也开始按照惯例展开工作。

    nbsp礼部官员查看报名册后,简单统计,便放下心来。

    nbsp他们先前最担忧的是某些职位无人问津。

    nbsp虽然做官者众多,但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责任就会落到他们头上。

    nbsp然而,报考截止后统计结果出来,令他们满意。

    nbsp不论是六部、大理寺,还是县衙等基层职位,不仅有学子报考,部分岗位的竞争激烈程度令人惊讶。

    nbsp大家都清楚吏部、礼部、户部等职位地位略高于其他部门。

    nbsp既然如此,最终只能通过考试来决定高下。

    nbsp礼部官员翻阅着报名册上的名字,只觉压力山大。

    nbsp过去参加科举时,他们并未如此清楚地意识到竞争者的存在。

    nbsp毕竟每个衙门的职位有限,一旦报错岗位,将来出了差错,连退路都没有。

    nbsp然而,这些官员只是默默感慨,无人多言。

    nbsp他们当年考取功名也不容易,如今的招考虽更激烈,却也是层层选拔的结果。

    nbsp礼部官员随后转向准备试题的工作。

    nbsp公文写作相对简单,他们能从以往的科举题目中挑选,并结合实际需求迅速拟定大量题目。

    nbsp难点在于各衙门的专业试题,这需要向其他部门借调专家协助。

    nbsp尽管如此,各部门对此事态度积极,毕竟这是好事,有助于彰显各自的贡献。

    nbsp参与命题的人员需遵守礼部规定,直至考试结束都不得离开。

    nbsp短短两天后,首版专业试题顺利出台。

    nbsp对于未在礼部工作的官员而言,这一过程既新奇又高效。

    nbsp他们认识到这种新式考试的优势:针对不同部门和岗位定制题目,极大减少了舞弊空间。

    nbsp同时,这种方式也让朝廷能够精准筛选出所需的专业人才。

    nbsp初次见到这种选拔方式的官员们普遍认为,这种方式选出的官员远胜那些从书本中走出来的“书呆子”。

    nbsp毕竟即使是刚通过科举的新晋进士,也需在翰林院历练数年。

    nbsp这些年来看似只是读书写字,实则有心者从未停止学习,唯有如此,日后到其他部门任职时,才能迅速上手,否则即便进入官场,仍免不了被责备。

    nbsp如今这样的选拔对他们来说十分合理,即便笔试合格,考生还需参加面试,这无疑是一种公平的竞争机制。

    nbsp明白这一点后,官员们对胡大老爷不得不刮目相看,这可不是普通人能想出的办法。

    nbsp第二天,几位礼部官员重新抄录考题后来到教坊司,却发现胡大老爷直到午间才姗姗来迟。

    nbsp接过密封的考题,众官员面无表情,一句话也不想多说。

    nbsp胡大老爷毫不在意,笑着打开考题查看,点头称赞:“不错,很专业,比传统的科举题目强多了。

    nbsp”听到赞扬,众人松了口气,却没料到胡大老爷随即拿起毛笔开始修改。

    nbsp他说道:“再补充一点内容,这样会更完善。

    nbsp”官员们见状,虽有异议也不敢多言,早已习惯了他的风格。

    nbsp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到了胡大老爷并非为了炫耀,而是因为此事由他主导策划,框架和规则皆出自他手,因此他必须亲自把关。

    nbsp有些名声他可以不要,但有些却必须争取,否则老朱可能会对他有所不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胡大老爷可以摆烂、可以躺平,但他不能成为无用之人。

    nbsp归根结底,关键在于他拥有一些他人不具备的能力。

    nbsp这才是他能够摆烂、躺平的根本原因。

    nbsp如果没有能力、没有筹码、没有能让朱元璋始终牵挂不舍的东西,怎能确保老朱不会某天情绪失控?

    nbsp实际上,这是胡大老爷近几个月在教坊司玩耍时逐渐领悟的道理。

    nbsp经过反思过去一年多在大明的生活,他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重大错误。

    nbsp过于依赖上辈子对朱元璋的认知来理解这位开国皇帝

第158章 题目竟然简单得超出预期[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