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8章 同样是做官,差距怎么这么大呢?[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胡大老爷悠然自得地站在人群**,尽管周围的人情绪激动,脸涨得通红,他却从容不迫地端起茶壶,轻轻啜饮一口。

    nbsp斯哈……

    nbsp这样的天气喝口枸杞茶,倒也能暖暖身子。

    nbsp嗯,虽然我已经被系统强化过。

    nbsp不过保养身体总归是好事。

    nbsp更何况,现在这年头的枸杞,哪有半点纯野生的好啊。

    nbsp这些还是我从宫里带出来的呢。

    nbsp对他来说,只要看看情况,说说话就行了。

    nbsp难道还得让这位前丞相、现工部侍郎亲自上阵干活?

    nbsp其他人到时候的功劳怎么算?

    nbsp因此,众人对胡大老爷的表现感到十分满意。

    nbsp这样挺好!

    nbsp胡大老爷指挥着,其他人埋头苦干!

    nbsp到时候有功劳下来,大家都有份,挺不错!

    nbsp

    nbsp对于胡惟庸而言,水泥这种东西,上辈子见得多了。

    nbsp但他具体如何制作土水泥,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如何生产,他也只是略知一二。

    nbsp这一点知识,还是他在一本据说作者查资料相当仔细、谨慎的网络小说中得知的。

    nbsp这不,胡大老爷此时正指挥着手下开始试验生产。

    nbsp“嗯嗯,生石灰,就是这个,先把它磨碎!”

    nbsp“要磨得越细越好!”

    nbsp“还有黏土,也要用碾子多碾几遍,总之这两样东西都要弄细,快动手吧!”

    nbsp胡大老爷此刻也只是负责指挥而已。

    nbsp他也在尝试。

    nbsp毕竟,虽然他知道大致的方法,但实际操作还是第一次。

    nbsp确实,具体的配比他并不是特别清楚。

    nbsp而且如今的测量设备实在难以令人信赖,要是想要精确测量,恐怕还得用那种小秤一点点慢慢来才行。

    nbsp不过大致尝试一下还是可以的。

    nbsp虽然前期制作的水泥效果不如记忆中理想,但肯定比现在用黏土作为粘合剂要好。

    nbsp此时正在干活的都是工部技艺最精湛的工匠,旁边还站着几位官员帮忙,既是助手,也是监督和学习者。

    nbsp对这些官员而言,他们很享受亲手做些事情的过程。

    nbsp看到生石灰和黏土被碾成像可食用的面粉一样细腻,胡大老爷满意地点了点头。

    nbsp“嗯,那煤渣和铁渣准备好了吗?拿来,也要碾碎,和刚才一样,必须碾得非常细。

    nbsp”

    nbsp“至于刚刚碾好的生石灰和黏土,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放进窑里烧制!”

    nbsp胡大老爷虽是只负责指挥的人,但他几句话就安排好了全场的工作。

    nbsp由于之前已经提到会有煅烧这道工序,所以工部早已将原材料和所需工具搬到窑炉附近。

    nbsp因此,胡大老爷刚吩咐完,那边就已经开始仔细称量合适的生石灰和黏土分量,随后混合搅拌起来。

    nbsp工部这次试制十分严谨,每一步完成后都要让胡大老爷检查确认。

    nbsp只有得到他的认可,他们才会继续下一步。

    nbsp此外,旁边还有两名专职记录员。

    nbsp他们手拿纸笔,只要胡大老爷有任何指示,都会认真记录下来。

    nbsp显然,这就是最初的试验记录了。

    nbsp对于工部这样的安排,胡大老爷觉得还算满意。

    nbsp至少对他来说,只需动口指挥就能完成工作,已经是件好事了。

    nbsp这次试制只要能成功,之后的事就和胡惟庸没什么关系了。

    nbsp胡惟庸深知自己的能力。

    nbsp他不过是个擅长吃喝玩乐的混混罢了。

    nbsp虽然前世的经历给了他超越时代的见识和杂乱无章的知识,但他从不因此轻视古人。

    nbsp在朱元璋的督促下,这些人一定能做好这件事。

    nbsp不论是找矿、备料还是建工坊,这些工部官员比从未涉足工部的胡惟庸更熟悉这些事。

    nbsp这样挺好的。

    nbsp只要这次顺利,剩下的工作和功劳都是他们的。

    nbsp胡惟庸毫不在意。

    nbsp接着,他又让工匠重新煅烧煤渣和铁渣,这两种东西也要加入。

    nbsp等到一切都准备好后,胡惟庸难得地激动起来。

    nbsp在细致的叮嘱下,一位手最稳的老匠人按比例将四样东西放入大盆,慢慢搅拌。

    nbsp反复搅拌多次后,他才松了一口气。

    nbsp“嗯,我觉得差不多了,拿点水来,我们试试效果!”

    nbsp一听这话,一直等待的工部官员们立刻精神起来。

    nbsp不管胡惟庸之前说得多么好,结果还是要靠实际效果。

    nbsp不少人心里也在想,这会不会是个笑话?

    nbsp但实际上,可能是运气好,也可能是胡惟庸前世的知识太精准了。

    nbsp大家午休回来后,发现一切已经准备妥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原本松散的水泥已初步硬化。

    nbsp胡大老爷查看后点头,叮嘱要适量浇水。

    nbsp交代完毕,他返回自己的房间。

    nbsp至于记录和设置对照组这类细节,工部早就着手处理。

    nbsp作为大明六部之一,工部经验丰富,不容小觑。

    nbsp胡大老爷只是提出概念,工部迅速制作出数百份样品,并开始多变量测试。

    nbsp次日,工部尚书章善在朝会上汇报喜讯,朱元璋听后立刻前往工部查看。

    nbsp他亲眼见到成品经受刀斧劈砍,甚至亲自敲击后仍完好无损,震惊不已。

    nbsp这材料若能广泛使用,大明将受益匪浅,不仅限于堤坝桥梁,还可用于边关防御及房屋建设。

    nbsp朱元璋感慨万分,对胡惟庸赞不绝口。

    nbsp朱元璋注视着眼前的水泥桩,震惊得一时说不出话。

    nbsp片刻后,他突然大笑起来。

    nbsp“哈哈,好!太好了!”

    nbsp能在臣下面前如此开怀大笑,朱元璋实属少见,可见他此刻心情极佳。

    nbsp笑声平息后,朱元璋兴奋地在章善肩上用力拍了一下。

    nbsp“干得好,章善!我没看错你这个工部尚书。

    nbsp”

    nbsp朱元璋身强力壮,手掌宽厚,经历过战场的磨炼。

    nbsp即便登基为帝多年,他也时常练习武艺。

    nbsp而章善则是典型的文官。

    nbsp因此,朱元璋这一拍虽是赞赏之意,却差点将章善拍倒在地。

    nbsp见章善龇牙咧嘴的样子,朱元璋险些笑出声。

    nbsp但为了维持皇室威严,他随即收起笑意,转向那炽热的火窑。

    喜欢。

第138章 同样是做官,差距怎么这么大呢?[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