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4章 解缙中会元惹众怒[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缙,给我站住,让我打你一顿出气,不然绝不罢休!”

    nbsp听着身后愤怒的咆哮,解缙边逃边苦笑。

    nbsp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啊?

    nbsp他觉得自己比窦娥还要冤枉!

    nbsp他本就没想过这次能考中,只是随便应付一下罢了。

    nbsp会元?别说会元,上榜他都没想过。

    nbsp而且说实话,考试时他还有所保留呢。

    nbsp最后那首诗和前面的策论,他都没全力发挥。

    nbsp在他看来,这种题目根本难不倒人。

    nbsp低调一点,不就成了走过场吗?

    nbsp谁承想,同场的考生竟如此不堪。

    nbsp让他这个隐藏实力的人意外领先。

    nbsp真是难以置信!

    nbsp解缙也不是软柿子,被人追骂怎能沉默?

    nbsp“你们追我有什么意义?”

    nbsp“考前难道是我逼你们不复习的?”

    nbsp“我压根就没想过要考上,我就一混混罢了!”

    nbsp“我还特意放水了,策论和写诗我都留了余地,你们还想让我怎样?!”

    nbsp这一下,全场寂静无声。

    nbsp接着,原本在一旁冷眼旁观的中立派和冷静派也坐不住了。

    nbsp几乎瞬间,他们满脸通红,双眼赤红,大声怒吼:“解缙,你真是该死啊!”

    nbsp随后,他们撩起衣摆冲了上去。

    nbsp就连一直保持冷静的人都是这样,后面追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nbsp可以肯定地说,解缙刚才的话彻底激怒了所有人。

    nbsp没办法,解缙的话虽然句句在理,但这些人现在想听的可不是“在理”。

    nbsp解缙的话就像是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

    nbsp句句在理,却句句刺痛人心!

    nbsp这谁能忍?

    nbsp于是,在应天府出现了一幕非常奇特的场景。

    nbsp一群身穿学士服或儒生服的读书人,像是发疯了一样,疯狂追逐着前面看起来更年轻的读书人。

    nbsp而且,边跑边大声咒骂。

    nbsp那样子仿佛不拼个你死我活绝不罢休!

    nbsp最关键的是,无论前面的年轻人还是后面追赶的一群人,似乎体力都不太好。

    nbsp想想就知道,虽然儒家提倡君子六艺之类的。

    nbsp但到了明代,儒学早已变成了一群只会空谈的弱者。

    nbsp更何况,能读得起书、参加科举的,家里至少都有一些实力。

    nbsp偶尔去青楼就成了常态。

    nbsp在这种情况下,你能期待这些人的体质有多好?

    nbsp后世虽然常说亚健康、职业病之类的话。

    nbsp但这个时代难道就没有了吗?

    nbsp简单来说,这些人就算放在后世,身体素质或许还不如普通的白领。

    nbsp至少现代人多少明白锻炼和养生的重要性,还能时不时活动一下。

    nbsp即便是饮食方面,也会注意营养搭配。

    nbsp然而今天,应天府的居民算是见识到了前所未有的场景:平日难得一见的新科进士和举人们,在街上完全不顾形象地狂奔,还大声咒骂。

    nbsp这场景实在令人捧腹,成了大家的笑料。

    nbsp喘息如风箱般的解缙,大汗淋漓地从某个地方偷偷溜进大明周报社。

    nbsp看到方孝儒时,他勉强挤出一丝笑意,然后一屁股坐在地上,对周围好奇的目光毫不在意。

    nbsp“总算躲过一劫!”解缙感激地说,“多亏上次跟你一起去了那个地方,不然今天恐怕就麻烦了。

    nbsp”

    nbsp方孝儒不清楚解缙为何这般狼狈,但他猜测应该不是与官府起了冲突。

    nbsp毕竟若是那样,解缙绝不敢来这里,因为这里同样是官府的地盘。

    nbsp既然问题并非来自官府,那就不重要了。

    nbsp其他人即便背景再深厚也不敢在这里**,因为这里是胡大老爷的辖区,如今由太子掌管,谁敢随便挑衅?

    nbsp不过,当方孝儒扶着解缙进入一间偏僻的会客厅,送上三杯茶后,听了解缙的讲述,他陷入了沉思。

    nbsp娘的,这人似乎真的该死。

    nbsp而且,这样天天流连于青楼的人,怎么能高中会元呢!

    nbsp方孝儒此刻心中感慨,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天道无常吗?

    nbsp然而,看到解缙一脸庆幸的模样,方孝儒突然想起了另一件事。

    nbsp这家伙若参加殿试,岂不是又要见到“陈近南陈兄”?

    nbsp只是不知那时的解大绅会有何表现?

    nbsp想想真是有趣!

    nbsp

    nbsp话说回来也很巧合,按原本历史记载,本应是方孝孺中榜,解缙跑龙套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如今,两人的命运不仅改变了,甚至前程似乎更加光明了。

    nbsp这也让人不得不感叹,命运有时候真是奇妙无比。

    nbsp此时,皇宫里,朱元璋坐在谨身殿内,看着眼前的奏折陷入沉思。

    nbsp身边的宋利安静地站着,目不斜视,一声不吭。

    nbsp但实际上,他竖起耳朵,随时准备回应朱元璋的召唤。

    nbsp但他也有点疑惑。

    nbsp皇上这是怎么了?

    nbsp愣了好一会儿,难道是有棘手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

    nbsp还是与刚刚让他去传话的胡大老爷有关?

    nbsp朱元璋其实不怎么常召胡大老爷进宫。

    nbsp毕竟,皇帝嘛,必要的架子还是要摆的。

    nbsp总不能一遇到问题就找胡大老爷解决吧。

    nbsp那样岂不是显得朱元璋太无能了?

    nbsp更何况,朱元璋也很注重平衡臣子之间的关系。

    nbsp要是对胡大老爷过于亲近,胡大老爷万一“恃宠而骄”,那可怎么办?

    nbsp这种事头绪繁杂,三言两语难以说清。

    nbsp然而,朱元璋有一件事非常确定:若遇棘手之事,自己理不清思路,找胡大老爷准没错。

    nbsp果不其然,朱元璋刚才就在思考殿试的事情。

    nbsp自古以来,殿试是科举的最后一环,也是授予官职前的最后考核,题目一向由皇帝亲定。

    nbsp以往,朱元璋出题并不觉得有何难处。

    nbsp他的文化虽不及大多数大臣,但阅卷总能应付。

    nbsp试题优劣,他一眼便知。

    nbsp所以,往年的殿试对他来说都顺利推进。

    喜欢。

第124章 解缙中会元惹众怒[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