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9章 甚至夜夜笙歌亦无妨[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不是吧!你爹在我这儿越来越放肆了,恨不得吃光拿尽才满意。

    nbsp怎么轮到你,立了功反而如此拘谨?

    nbsp胡仁彬确实紧张,他这是第一次独自面圣,而且以往即便见到朱元璋,他也只需在一旁默默无闻即可。

    nbsp如今,他才是真正的主角。

    nbsp开国皇帝洪武帝的威严,像胡仁彬这样的小人物能承受得起吗?

    nbsp他若不紧张才奇怪。

    nbsp不过,胡仁彬的到来虽还未开口,朱元璋已一眼看透了他的意图。

    nbsp谁会不明白呢?

    nbsp胡惟庸虽未亲自出面,但他早已通过间接方式向朱元璋传达了意思。

    nbsp‘我把儿子安排了个实在的功劳,您一向喜欢这种功劳,咱们是亲家,您看着办吧。

    nbsp

    nbsp意思大致如此。

    nbsp这类表态,朱元璋往年见过不少。

    nbsp甚至他清楚,能送到他这里来的只是少数。

    nbsp毕竟,什么样的功劳值得皇帝来评判呢?

    nbsp胡大老爷显然是走捷径了。

    nbsp但这条捷径让朱元璋颇为满意。

    nbsp这个功劳他非常喜欢。

    nbsp这种实实在在的功劳,朱元璋怎能不高兴?

    nbsp加上他们是老兄弟、亲家,而且胡仁彬确实立了功,朱元璋难得地表现出亲近。

    nbsp“你叫仁彬?”朱元璋问。

    nbsp胡仁彬闻言立刻回应:“回陛下,草民名叫胡仁彬。

    nbsp”

    nbsp朱元璋点了点头,温和地问道:

    nbsp“你父亲几乎亲手将这个功劳交给你,我们大致明白他的意思了。

    nbsp”

    nbsp“我和你父亲是老兄弟,现在又是儿女亲家,你的功劳也是实实在在的。

    nbsp”

    nbsp“那么,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吗?”

    nbsp“或者,你直接告诉我想要什么职位,我会看你父亲、妹妹和这份功劳的分上,破个例!”

    nbsp朱元璋说话很亲切,仿佛只要胡仁彬开口,明天就能当个大官似的。

    nbsp但实际上,最了解朱元璋的朱标和宋利清楚得很。

    nbsp这哪里是什么亲切,分明是要算计人。

    nbsp确切地说,不是直接算计,而是试探一下底细。

    nbsp要是胡仁彬一开口就要个肥差,朱元璋也不会拒绝,真会给他。

    nbsp毕竟,朱元璋向来信守承诺,他说过的话可不是随便说说。

    nbsp如果胡仁彬选了肥差,那给也就给了。

    nbsp不过,这辈子到此为止了!

    nbsp说不定哪天出点事,还能落个不死不活的下场。

    nbsp当然,如果胡仁彬选的是实在做事的职位呢?

    nbsp那就简单了!

    nbsp就凭这想法,只要踏实干上几年,在朱标继位后,必定成为重要助手。

    nbsp朱元璋父子此刻都在暗暗观察,表面上不显山露水,其实全都盯着胡仁彬。

    nbsp尤其是朱标,对这位大舅哥印象不错。

    nbsp要是大舅哥能顺利过关,他以后也不介意让他在朝廷里占一席之地。

    nbsp毕竟,不都是为他们朱家效力吗?

    nbsp问题是,胡仁彬是谁?

    nbsp那是被胡大老爷用藤条“教育”了大半年,性格都被磨出来的试验品啊。

    nbsp所以,朱元璋刚开口,胡仁彬几乎没有迟疑地,带着几分羞涩却十分坚定地做出了选择。

    nbsp应天府下属上元县县尉!

    nbsp说得体面点,也是上元县县城里的三号人物,仅次于县令和县丞。

    nbsp走在上元县的大街上,所有人都得毕恭毕敬喊他一声胡县尉。

    nbsp然而,他这个选择一出来,朱元璋和朱标都傻眼了!

    nbsp胡仁彬最终选择了这样一个小职位,让所有人都难以理解。

    nbsp即便没有今日的功劳,仅凭胡大老爷的面子,给他谋个县尉的位置不过是进宫说句话的事情。

    nbsp胡大老爷确实有这样的能力,连朱元璋都会给这个面子,因为这样的职位已经小到不能再算作官职了。

    nbsp可胡仁彬为何会选择这样微不足道的职位?他自己给出了解释:从细微处入手,做些实际的事情,边做边学。

    nbsp

    nbsp“当个县尉又能做什么?又能学到什么?”朱元璋心中存疑,便当面质问。

    nbsp胡仁彬虽有些忐忑,但也逐渐习惯了在朱元璋面前说话。

    nbsp他并未因皇帝的问题而慌乱,而是恭敬地回答:“回陛下,此事家父确实有过交代。

    nbsp”

    nbsp听到这话,朱元璋来了兴趣。

    nbsp他对胡惟庸始终保持着戒心,总觉得此人太过聪明。

    nbsp无论朱元璋如何信任他,心底里总有一丝最原始的警觉。

    nbsp这种警惕源自他早年贫困时见到的**污吏和乡绅的恶劣行径。

    nbsp他内心深处相信世上确有好官,只是凤毛麟角。

    nbsp所以,对待官员,特别是聪慧者,先将其视作恶人绝不会错。

    nbsp即便觉得对方是善类,也需有所保留。

    nbsp毕竟谁也不能保证某日对方是否会堕落,这样能避免自己陷入困顿。

    nbsp在朱元璋眼中,胡惟庸是他心中既明智又贤良的第一人选。

    nbsp不然的话,朱标与胡馨月的婚事不会进展如此顺畅。

    nbsp现在能听取胡惟庸对教养子女及胡府未来事务的意见,朱元璋若无兴趣才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胡仁彬既然开口,自然没有隐瞒之意。

    nbsp“启禀陛下,家父在询问我的意愿后,提出了三条建议。

    nbsp”

    nbsp“一是切勿成为空谈之官,虽然看似无所不通,却无实际作为,于国于民皆无益处。

    nbsp”

    nbsp“这样的官员不仅无用,还可能毁了自己的前程。

    nbsp”

    nbsp“胡家并非显赫勋贵,也不是普通百姓,要让家族延续,就必须脚踏实地做事。

    nbsp”

    nbsp“二是不要追求高位,家父觉得我大概率无法胜任**或辅臣之职。

    nbsp”

    nbsp“与其费尽心机攀至不该到达的位置,最终落败连累家人,不如稳扎稳打。

    nbsp”

    nbsp“这一生,能平安

第119章 甚至夜夜笙歌亦无妨[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