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9章 我知道错了,但我就是不改[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r/>    nbsp没想到,这反倒把如诗感动得不行。

    nbsp毕竟,小丫头真心相信他是个老学子,指望他高中呢。

    nbsp不过,回胡府也不意味着要过清心寡欲的生活。

    nbsp要知道,不说之前府中本就有的姬妾,光是宫中朱元璋赏赐的娜娜等人,就足够慰藉胡大老爷了。

    nbsp这漫漫长夜,有了她们相伴,自然不会无聊。

    nbsp然而,体验过如诗那边的花样百出后,再回到胡府这么一折腾,胡大老爷总觉得有些不够尽兴。

    nbsp胡府上的儿并非不尽心。

    nbsp这些人早已与胡惟庸命运相连,又怎可能疏忽。

    nbsp只是他们不如如诗那般洒脱,少了些不羁的气魄。

    nbsp如诗是个能将所思所想付诸行动的狠角色,而府上的这些人,虽有些花样还算得过去,却终究放不开手脚。

    nbsp胡惟庸本想在府中也体验一回荡秋千的乐趣,甚至幻想着来个双人秋千,可惜,无人愿意配合。

    nbsp第二日,胡惟庸依旧依靠着香炉、茶壶,神游天外地晒太阳。

    nbsp然而,事不凑巧,一群不请自来的客人打破了宁静。

    nbsp礼部官员们大概是觉得胡大老爷过于悠闲,急匆匆地将院试所需的考题送来。

    nbsp不得不说,这些人善于揣测上意,未等胡惟庸开口,便赶忙说道:“胡大人,请您再出一道题吧!若少了您的题,岂不是显得不完整?总不能让学子们觉得越往后越轻松吧?”

    nbsp胡惟庸点头,觉得此言有理。

    nbsp但他心中自有盘算。

    nbsp所谓事不过三,前两次的考题已有些古怪,如今到了秀才功名的关键一步,再胡来便不妥当了。

    nbsp于是,他决定出一道正经的经义题。

    nbsp思虑再三后,胡惟庸毫不迟疑,提笔在空白处挥毫泼墨。

    nbsp题毕,他将笔随手一扔,众官员立刻围了上去。

    nbsp他们早已料到胡惟庸会自己出题,但对于他会出什么题、玩什么花样,心中也充满好奇。

    nbsp毕竟,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是通过科举一路走来的,如今在礼部任职,自然对这格外关注。

    nbsp然而,当他们看清考题时,却纷纷愣住了。

    nbsp这次的考题倒不那么奇怪,只是……为何看起来有些不正经呢?

    nbsp(本章完)

    nbsp对于礼部官员们而言,他们并不担心胡惟庸出什么怪题。

    nbsp毕竟,本次恩科的主考官是胡惟庸,而非他们。

    nbsp也就是说,别说胡惟庸自己出的题目了,就算是其他人的题目有问题,最后担责的仍然是胡惟庸。

    nbsp谁让他是主考官呢。

    nbsp因此,对于胡惟庸出怪题的事,一众礼部官员早就习以为常了。

    nbsp考生们骂不骂关他们什么事,只要陛下不追究,那就不用在意。

    nbsp可眼下这情况似乎有些不对劲了。

    nbsp这位胡大人似乎已经不满足于出些怪题了。

    nbsp这题目怎么看都觉得不太对劲。

    nbsp这就不行啊。

    nbsp要知道,每届科举的题目都会被载入史册。

    nbsp毕竟写史的人都是读书人,这种事他们怎么会放过。

    nbsp出些怪题,后人无非就是抱怨一两句考官心思刁钻、故意为难人罢了。

    nbsp可若是公然放上这种不正经的题目,那他们这些考官岂不是要跟着遗臭万年?

    nbsp这绝对不行。

    nbsp一位性子最急的年轻礼部官员直接开口道:

    nbsp“胡相,这题,是不是有些不妥?”

    nbsp他倒也不是官场新手,倒也没直接说胡惟庸这题不正经。

    nbsp但胡惟庸同样眉头一挑,略带不满地看着对方道:

    nbsp“怎么?你觉得本官的题不合适?”

    nbsp“那你说说看,本官这道题,哪儿不合适了?”

    nbsp胡惟庸这话说得还挺不客气的。

    nbsp但他确实有理由生气。

    nbsp娘的,老子这回可是出的正儿八经的经义题。

    nbsp如果你们觉得有问题,那有问题的肯定是你们自己!

    nbsp这不,有位中年官员看出了其中的门道,忽然一笑道:

    nbsp“胡相,别跟这小年轻计较了。”

    nbsp“他啊,怕是刚进衙门当官老爷没几天,就已经连四书五经写的什么都忘了。”

    nbsp“好好的一道经义题,偏生还别出心裁、饶有兴致,在他嘴里反倒成了不妥了。”

    nbsp这话明显是落井下石。

    nbsp一旁的年轻官员脸都白了。

    nbsp他也不傻,顺着对方的话稍微一想,再低头仔细一看这题……

    nbsp他顿时眼前一黑!

    nbsp妈的,草率了!

    nbsp一想到自己怕是从今天起就要背上一个“不学无术”的名号,他整个人都不好了。

    nbsp可又能怪谁呢?

    nbsp难不成胡惟庸出个题还得亲自跟他解释一下出题思路?

    nbsp他凭什么有那种资格?

    nbsp不久后,官员们完成了事务,又目睹了一场内部的笑料,便心满意足地告辞离去。

    nbsp随着考题的敲定,院试的日子也渐渐逼近。

    nbsp临近院试,考生们既兴奋又紧张,纷纷摩拳擦掌。

    nbsp此前他们经历的两关并不轻松,许多人全靠运气通过。

    nbsp确实,就是运气。

    nbsp县试时,不少人面对题目一头雾水,只能老老实实写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nbsp为了不让卷子空白,他们围绕这句话写了一篇长篇大论。

    nbsp没想到,那些绞尽脑汁的同学没通过,反倒是这些老实人顺利过关。

    nbsp第二次,这些老实人中的一部分又幸运地通过了。

    nbsp他们根本没意识到“二”字只有一个解题思路,只是咬牙选了个勉强能写的方向。

    nbsp结果,这样居然也过了。

    喜欢。

第59章 我知道错了,但我就是不改[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