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海上无土种田?我点满藻科技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章 息壤[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林间归途,海鹞扛着新采的芭蕉叶卷,嘴里嚼着半生的野果,汁水染得嘴角紫红。

    nbsp凌疏影落后半步,指尖无意识地扒拉着沿途宽厚的蕨叶。

    nbsp被强化过的感官,细细筛滤着雨后森林的气息。

    nbsp一股若有若无的气息从林间飘出:

    nbsp腐叶的微酸,菌丝的甜腥,某种极其微弱,却有些熟悉的矿物咸涩。

    nbsp这缕气息像一根无形的丝线,将她引偏离了回木屋的小径,拨开一丛垂挂的藤蔓。

    nbsp“海鹞,有宝贝。”

    nbsp海鹞停下脚步,疑惑地看着她蹲下身,手指深深插进一片略显板结的棕黑色泥土中。

    nbsp这泥土似乎与周围湿润松软的腐殖土不同,触感更细腻粘软,带着某种海底淤泥特有的滑腻。

    nbsp“油鼻涕藻的味儿。”

    nbsp“你就不能换个名字吗。”

    nbsp“略。”

    nbsp海鹞吸了吸鼻子,也蹲了下来,看着凌疏影捻起一小撮泥土,在指尖细细揉开。

    nbsp泥土在阳光下泛着奇异的油润光泽,深处隐约可见极细极微的蛛网般的白色脉络,那是某种菌丝或藻类残留的遗迹。

    nbsp“不止。”

    nbsp“是息壤的基质土。”

    nbsp凌疏影的声音很轻,眼底那抹淡绿悄然浮现,视野瞬间沉入微观。

    nbsp青灵的分析模型在泥屑上层层铺开:

    nbsp被分解到极致的硅藻碎屑、珊瑚粉末的钙质结晶、富含腐殖酸的植物残骸,

    nbsp以及一种生命力活跃的微生物菌群。

    nbsp这些元素并非简单混杂,而是在漫长岁月和特定条件下,形成了一种稳定的,类似海绵的多孔结构。

    nbsp矿物盐类与有机质被完美地锁固其中,缓慢释放。

    nbsp模型核心,一个正在旋转,不断自我复制的结构图被高亮标注——

    nbsp正是她记忆中“息壤”最核心的仿生基质模型!

    nbsp只是眼前这片泥土,少了人工调配的精准,却多了自然演化的磅礴生机。

    nbsp海鹞看着她指尖泥土里几乎看不见的微光闪烁,又看看她眼中沉静的藻绿,识趣地闭了嘴,只默默抽出腰间的鱼骨匕首。

    nbsp匕首的锋刃在凌疏影划定的区域边缘切入,小心地剥离粘连的草根和碎石,像在剥离一件易碎的珍宝。

    nbsp很快,一块约莫两个椰子大小的、相对完整的棕黑色土块被挖了出来。

    nbsp土块被凌疏影用宽大的蕉叶仔细包裹,再用坚韧的海草绳捆扎结实。

    nbsp那份珍而重之,如同捧着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nbsp回程的脚步变得沉默而急切。

    nbsp凌疏影有些迫不及待想要实验这种土壤。

    nbsp息壤,青藻院团队共同研发出的一种藻类培养基质,有了息壤,可以让部分海洋藻类在陆地上生长。

    nbsp也可以给陆生藻提供最好的营养环境,促使其快速生长发育。

    nbsp这种土壤本是青藻院按照藻类生长需求在实验室内调配出的,没想到自然环境下也有与息壤结构极其相似的基质。

    nbsp自然演化,神鬼莫测。

    nbsp有了它,藻科技蓝图又可以向前推进了。

    nbsp木屋在望,凌疏影径直走向屋后那片新近清理出来的空地。

    nbsp海鹞默契地放下肩上的芭蕉叶卷,寻来那柄边缘被磨得溜光的骨铲,在凌疏

第37章 息壤[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