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贞观之治谁上都行[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十一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
不光是这个时候没有用完,要知道到了1969年在洛阳,大家发现了隋代粮仓含嘉仓的遗址。这个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按照一个粮窖是有五十万斤谷子来计算,50*259=12450,也就是一亿多斤的粮食,而这种粮仓,隋朝还有八个的。
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时候,忽然有一天,李治心血来潮,问户部尚书高履行:去年全国增加了多少人口?
高履行回答说:去年的人口增长,同往年一样,还是15万户。
网络配图
李治又问:那咱们国家,现在有多少人口呢?
高履行道:380万户。
李治掐指一算:嗯,现在有380万户,贞观之治一共是23年,每年人口增长15万户,23年的增长人口数目就是360万户……不对啊。难道贞观之治刚刚开始的时候,人口总数不过是20万户?
高履行道:反正也差不了多少。
李治有点醒过神来了:大隋开皇年间,有多少人口啊?
高履行回答:当时的户口总数,是870万户。
李治大惊:你是说隋唐改朝换代时,把全国人口几乎杀光了吗?
李治寻思了半天,又问道:那隋开皇时,生产的粮食有多少?
高履行道:当时的粮食,足够870万户吃50年。
也就是说贞观之治,就是带着不足十分之一的人口,狂吃人家足够50年吃的粮食,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司马衷在朝也能成为千古明君典范了。
不要以为这是假的,要知道这段对话可是堂而皇之的记录在《资治通鉴》的。所以李世民的明君是要打引号的。
在听完这些事情以后,大家都有了疑问,李世民的明君到底怎么来的,他们怎么觉得贞观之治谁上都行呢?
卓群听了这话,点了点头,贞观之治还真是谁上都行。
而且上去以后还不会出现渭水之盟,要知道守在边界的部队大部分可都是太子的人,比如罗艺,不光是他,还有江夏郡王李道宗和李孝恭,还有薛万彻这些人李世民是一个都不敢用的,而在他和李靖讨论兵法时,曾说道:“当今将帅,惟李?蕖⒌雷凇⒀ν虺埂?蕖⒌雷谟帽?淮笫ひ嗖淮蟀埽煌虺谷舨淮笫ぜ葱氪蟀堋!
也就是说他也承认李道宗和薛万彻是当世名将的,可惜这些人在玄武门之变后,都是被他放弃的人物,他实在是不敢用的,还不停的斩杀太子的遗留势力,让各地的统帅和他离心离德,然后渭水之盟就出现了。
可以这么说李世民才是大唐悲剧的起点,他的夺位为后代树立了榜样。
第二一二章 贞观之治谁上都行[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